张子明原型人物(张子明原型人物是谁)

2023-01-22 1:58:06 体育新闻 sbotpo

洪都保卫战能胜利,朱元璋要感谢一位小人物,此人是谁?

文|飞鱼说史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

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一时间中原大地上兴起了多股反抗势力,其中又数三大巨头的实力最强——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三人中都是陈友谅的势力最强横,尤其是他手下的水军和船只,堪称冷兵器时代的战斗机。

当朱元璋还在用打渔船的时候,陈友谅已经配备了正儿八经的“战舰”,不仅块头大,而且船身还用铁皮包裹着,碾压朱元璋,可谓是轻轻松松。

而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陈友谅也是头号对手,打不赢他,一切都是扯淡,只有把陈友谅给搬开了,朱元璋才有和元朝进行决赛的资格。

但要扳倒陈友谅谈何容易,在和陈友谅对抗的前期,朱元璋吃了不少亏,既然武器装备上不占优势,朱元璋便在人的因素上找突破口。

当陈友谅对手下进行高压统治的时候,朱元璋便打出了怀柔的旗帜并且表示,只要投降的,一律优待,陈友谅给不了或者不舍得给的,我老朱统统给安排上。

这就好比现在的大公司在争抢人才,谁舍得下本,谁才能赢得人才,毕竟人人都想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时候,顺便满足一下物质需求嘛。

而陈友谅的部下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就投靠了朱元璋,顺便还把江南重镇龙兴府也送给了他,朱元璋自然很开心地便笑纳了,为了让陈友谅知晓,这地盘已经姓了朱,朱元璋便改龙兴府为洪都府。

这让陈友谅很是生气,于是便带着大军围攻洪都,洪都保卫战就此打响。

而在这场战役中朱元璋要感谢一位小人物,因为他是洪都保卫战胜利的关键,无他无明朝,此人名叫张子明。

我们一起来看。

陈友谅:背叛我,都要付出代价

陈友谅一直觉得乱局该自己来收拾,谁让自己的势力更大,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他都没有把朱元璋给放在眼里,可是等他和张士诚互掐的时候,这两人觉得气氛变得很诡异,于是便握手言和,不打了。

正在看戏的朱元璋,看到这两人不打了,瓜子也磕不下去了,他知道和这两个人迟早要有一战,晚打不如早打,择日不如撞日,那就准备开打。

那要先打谁呢?

这个问题比较难,朱元璋手下的大将纷纷认为要先打张士诚,因为这老小子实力弱,但是朱元璋力排众议,他决定先打陈友谅。

他的理由是张士诚安于现状,打陈友谅的时候,张士诚只会嗑瓜子看好戏,不会出兵帮忙,但陈友谅此人野心极大,如果要打张士诚,他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不在背后捅一刀子,这事情都没完。

可是在和陈友谅的对战中,朱元璋连吃败仗,根本讨不到好处,要不是要饭磨练出了一身逃命的本事,想必早就被陈友谅给包了粽子。

打天下不能只靠武力,朱元璋深有感触,于是他便不断打心理战,在公元1362年,朱元璋的心理战取得了重大突破。

陈友谅的手下大将胡廷瑞叛变了,转投朱元璋,还给朱元璋送去了一份大礼——洪都(今江西南昌)。

对于背叛这事,陈友谅不能忍,他觉得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于是便磨刀霍霍杀向洪都,要亲自把这块地给抢回来。

朱文正:叔叔,洪都交给我,您放心

话分两头,朱元璋得到了洪都,很是开心,为了把洪都牢牢攥在手心里,朱元璋把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给派到了洪都,此举为得朱元璋就是告诉天下人,洪都既然进了我老朱的口袋,那就没打算再交出去。

这里就要重点说下这个朱文正了。

在朱元璋还是一个贫农的时候,家里闹饥荒和瘟疫, 他的父母和大哥都在这次大灾难中丢了性命,当时朱元璋的大哥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这孩子就是朱文正。

后来随着饥荒越来越严重,朱元璋觉得一家人呆在一起只会饿死,啥也别说了,就分开逃命吧,就这样,朱元璋和大嫂、侄子就分开逃命了。

还别说,朱元璋的大嫂还真是厉害,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愣是带着朱文正活了下来,等到朱元璋起兵之后,大嫂带着朱文正便投靠了朱元璋了。

朱元璋是一个很重视亲情的人,既然亲侄子来投靠自然不能让他当个普通士兵,于是趁着洪都投降,就把朱文正安排到那里做了大都督。

公元1363年,朱元璋出兵救援安丰,陈友谅觉得此乃天赐良机,于是把家当都给拿了出来,凑足了60万大军围攻洪都。

60万大军去打一座城,这几乎是没有任何悬念,但总有意外,而朱文正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就此到来。

张子明:大家挺住,老朱派来援军啦

朱文正可以说是天生的将领,他凭借着一座并不怎么坚固的城池,愣是坚守了一个多月,期间,陈友谅都惊讶了,为何60万大军竟然拿不下一个小小的洪都呢?

好在,洪都城马上就破了,陈友谅想不通也就没想了。

说到这,或许就有小伙伴问了,这一个多月,朱元璋怎么就不回救洪都呢,难道他就看着洪都被攻破,自己的亲侄子丧命?

事实是,朱元璋根本不知道洪都的战况如此惨烈,而朱文正也没有派人向朱元璋求救。

直到朱文正实在坚守不下去的时候,他就派了一个叫做张子明的小人物,偷偷出城去向朱元璋求援了。

为了保险,张子明昼伏夜出,差不多走了一二十天才找到朱元璋,朱元璋得知情况之后,便让张子明给朱文正带个话,说,大军随后就到。

可是在张子明返回洪都的途中,却被陈友谅抓个正着。

陈友谅亲自接见了张子明,他如此放低姿态,就是为了让张子明去劝降洪都。

张子明唯唯诺诺,马上表示愿意合作,陈友谅还真把他带到了洪都城下,等待着张子明向城里人喊话。

可是接下来,他的肠子都悔青了。

因为张子明高声呼喊道:

我张大舍,已见主上,令诸公坚守,救且至!——《明史》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张子明已经见到了老朱,老朱的意思是让各位在坚守坚守,大军随后就到。

陈友谅二话不说,立即杀了张子明。

但是洪都里的人都听到了这句话,本来已经失去的士气又一下子恢复了过来,朱文正更是卖力的组织抵抗,从开始到结束,朱文正带领着洪都军民,足足坚持了85天,这便是著名的洪都保卫战。

此战不仅消耗了陈友谅的有生力量,而且为朱元璋的反攻赢得了时间,如果没有这次战役,如果没有张子明带去的消息,洪都或许早就被陈友谅攻破了。

可以说,洪都保卫战的胜利,是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基础,而张子明又是洪都保卫战胜利的关键,无他则无明朝。

对此,您认同?

参考文献:《明史》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一介书生张子明为何能让明太祖朱元璋永世祭祀?

俗话说人以群分,一个厉害的人物身边也基本上都不是平庸之辈,就说明朝开国朱元璋,出身草莽却终成一代明君,除了得益于他自身卓越的天资,也离不开一些有能之士的辅佐。其中有这样一个书生名叫张子明,他跟随朱元璋起事,后来被陈友谅俘虏后处死,但最后朱元璋却以香火永续的规格来纪念他,原因无他,正是他文人的气节令朱元璋敬佩!

当时朱元璋刚刚起事,驻守在洪都的朱文正遭到敌军陈友谅的猛攻,就派书生张子明去向朱元璋求救。张子明虽然只是一介书生,但他意志坚定,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后更是小心谨慎,马不停蹄地去找朱元璋。张子明并没有直接说朱文正快抵挡不住了,而是给朱元璋分析说陈友谅打了这么久,也差不多人疲马乏,此时增援朱文正就可以将敌人一举击败。但朱元璋却让他回去告诉朱文正再坚持一个月,张子明无法只能踏上回程,却在半道上被陈友谅活捉。

陈友谅一开始没想杀掉张子明,而是试图把他劝降到自己麾下,进而让他做说客去劝朱文正投降,交出洪都。别看张子明一个文弱书生,当时他假装答应了,等陈友谅将他带到洪都城门下时,他却突然大声呼喊:朱元璋的增援马上就到,大家坚持住!这一举动一下子惹火了陈友谅,没想到这个文人骨头这么硬,干脆将他杀了。

张子明虽然没能等到朱元璋成功那天,但他的气节却令朱元璋敬佩,以至于后来朱元璋一直为他祭祀,让他永世被人铭记。

98年长江特大洪水有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按照九八年长江大洪水拍的叫什么名字

98年长江特大洪水有一部电影叫《惊涛骇浪》,2002年6月开机,2003年首映,是按照九八年长江大洪水拍的。

《惊涛骇浪》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为翟俊杰,出品人为明振江,编制为柳建建,临制是安澜、林达信、顾欣台、戴普忠,制片主任是赵学华、辛崇彬,摄影为穆德远、董亚春、姜力军、陈远良。

《惊涛骇浪》主演为巫刚、宁静、李幼斌、潘粤明、赵有亮,友情出演有于洋、张勇手、王润身、梁音。美术是孙永印、张彪、许峰,剪辑是朱建龙,作曲为叶小纲,录音为张磊、张朝彩。

扩展资料

《惊涛骇浪》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令人难忘的1998年夏天,以当时在抗洪救灾中涌现出的著名英雄人物为原型,塑造了3个家庭、4组人物群像,表现了三个家庭在洪峰来临时,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和命运。

某集团 *** 战湖北,担负长江荆沙林水段的抗洪任务。军长张子明与儿子张成文产生矛盾,批评儿子不该提出转业,找个人前途。红军团长周尚武准备到国防大学报到。亿万富翁林同生的独生子林为群这时从军部机关下到红军团四连当兵,随部队开赴荆江。

张子明原型人物(张子明原型人物是谁) 第1张

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苦守洪都85天,危在旦夕,朱元璋为什么不去支援?

事实上,当时朱元璋并非没有去支援,最后正是因为朱元璋的支援,洪都之战才能彻底取得胜利。朱文正被陈友谅围困在洪都三个月,派了书生张子明去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要朱文正再坚持一个月,后来朱元璋也信守承诺,及时地赶到洪都支援朱文正。

洪都是战略要地,朱元璋将此地交给自己的侄子朱文正看守,足以见得朱元璋对朱文正的信任。当陈友谅的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来袭之时,朱文正死守洪都,坚持了一个月之后,城内已经是弹尽粮绝。朱文正意识到不能再拖下去,便派了张子明出城去向朱元璋求助。当张子明找到朱元璋的时候,已经过了半个月了,朱元璋要求朱文正再拖一个月,因为此时的他也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张子明把朱元璋的口信传回了洪都,极大地提高了众将士的战斗热情,最终朱文正才能够在洪都坚守85天。传信的张子明被陈友谅的军队抓获之后,假意要帮陈友谅招降朱文正,陈友谅竟然相信他,把他放到城门前。谁知道张子明却对明军说主公很快就会来支援,要大家死守洪都。陈友谅气极,立马下令把张子明杀死了。

张子明对于洪都之战的胜利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他稳住了明军的军心,为朱元璋的支援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后来战斗结束,朱元璋还想找回张子明的尸体,可惜最后没有找到。

惊涛骇浪是不是古代故事???

不是

惊涛骇浪 【解释】 涛: *** 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 唐《玉山常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波涛汹涌

【示例】

宋·陆游《剑南诗稿·长风沙》:“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5章:“李自成一路回想几天来的~,不觉到了野人峪。”

叶圣陶《地动》“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的小船里。”

【相关词语】

近义词 大风大浪

反义词 风平浪静

英文:a situation or life full of perils

日文:狂澜怒涛(きょうらんどとう)

法文:événement tragique

德文:stürmische Wogen

[编辑本段]【电影简介】

惊涛骇浪片名:惊涛骇浪

时间:2002年6月开机,2003年首映

地区:中国大陆

出品:八一电影制片厂

〖 *** 人员〗

导演:翟俊杰

出品人:明振江

编制:柳建建

临制:安澜、林达信、顾欣台、戴普忠

制片主任:赵学华、辛崇彬

摄影:穆德远、董亚春、姜力军、陈远良

美术:孙永印、张彪、许峰

剪辑:朱建龙

作曲:叶小纲

录音:张磊、张朝彩

〖演员名单〗

巫刚饰周尚武

宁静饰韩梅

李幼斌饰张子明

赵有亮饰韩盛元

潘粤明饰张成文

高天饰林为群

黄海波饰魏老兵

伊春德饰何小茹

冯恩鹤饰林同生

丁嘉丽饰白素英

沙玉华饰魏婆婆

熊文鸿饰虎子

颜丙燕饰阿玲

祝新运饰韩松

吕中饰秦淑兰

朱建民饰郝政委

高兰村饰周全成

于洋饰李司令

张勇手饰许政委

王润身饰胖老战士

梁音饰瘦老战士

陈大伟饰工兵团长

张琰琰饰孙秘书

李平饰李参谋

〖剧情梗概〗

故事发生在令人难忘的1998年夏天,以当时在抗洪救灾中涌现出的著名英雄人物为原型,塑造了3个家庭、4组人物群像,表现了三个家庭在洪峰来临时,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和命运。

某集团 *** 战湖北,担负长江荆沙林水段的抗洪任务。军长张子明与儿子张成文产生矛盾,批评儿子不该提出转业,找个人前途。红军团长周尚武准备到国防大学报到。亿万富翁林同生的独生子林为群这时从军部机关下到红军团四连当兵,随部队开赴荆江。

[编辑本段]【武功招式】

惊涛骇浪 惊涛掌电视剧中虚构的武功招式。出自《武林外传》。

惊涛骇浪为惊涛掌中一式。郭芙蓉和她的堂妹郭蔷薇都会用此招。

虽然此招威力无比,但仅仅对一些不会武功的人有效,经常受这招的是吕秀才。

[编辑本段]【同名游戏】

北京游乐园中的一项游乐设施,类似于激流勇进,但比起更加惊险 *** !

准乘:20人/船

“惊涛骇浪”是一种由游客乘坐仿木船体验水上探险的大型娱乐项目。它的提升高度为15米,水道全长196米。在探险过程中,游客乘坐的船从十几米高的滑道上高速俯冲下来,瞬间激起数十米高的波浪,游客和船完全被浪吞没,很快又冲出波浪回到风平浪静的水面。非常惊险 *** ,让游客亲身体会大海里搏击风浪的滋味。

乘坐须知

1、乘坐时请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按定员乘坐,压好安全棒;

2、高血压、心脏病、精神失常、背脊有病的患者、孕妇及酗酒者请勿乘坐;

3、乘坐中请勿站立、摇摆船只,请勿将手、脚伸出船外,以免发生危险;

4、1.4米以下儿童须由监护人陪同乘坐;

5、本设备地面湿漉,请游客小心地滑,以免摔倒。

(本项目技术要求:遇雷雨天气及持续风速达40公里/小时时不能运行)

属通票范围内(通票120元,包含24个娱乐项目)

泰安的著名人物

泰安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百出。 范明枢(1866~1947),泰安人,教育家。1906年留学日本,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1940年当选为山东参议会议长。 张子明(1887-1952) ,又名张绍武、张培甲,古称张胡子。宁阳县南关人。 *** 恶吏。 卢福坦(1890-1968) ,又名李翌、李燕谋。泰安县(今泰安市)旧镇人。早期 *** 党员,曾任 *** 山东省委书记。叛徒。 马伯声(1890-1966),原名马骏, *** 。泰城北新街人。著名民族实业家。 宋鸣时(1909-?),原名宋其升,泰安县(今泰山区徐家楼乡大白峪村)人。早期 *** 党员,曾任 *** 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叛徒。 董少羲(1885-1979) ,名永和,字少羲。新泰县(今新泰市)北寨村人。中华民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满长怡(1852-1947) ,字怡春,东平县城(今东平县州城大隅首街)人, *** 。祖籍德州,其母为民间医生,擅长妇科、儿科,后迁居东平县城行医。 李圣五(1900-1985),泰城人。曾任汪精卫伪 *** 外交部长、司法部长。 万金山(1891-1952),原名万慎修,号一峰,新泰县(今新泰市)镇里村(今宫里办事处)人。著名汉奸、恶霸。 梁桂荣(1873-1925),肥城县(今肥城市)安驾庄村人。梁氏接骨第四代传人。 许国(1919-1941) ,原名许兴昆,宁阳县南许村人。抗日战争时期 *** 地方领导人。 蒋连明(1910-1986),宁阳县葛石镇涧西村人。著名民间石雕艺人。 侯馨斋(1907-1942),原名侯家兰,东平县大侯庄人。著名烈士。 杜春生(1910-1987),肥城县(今肥城市)桃园镇东里村人。著名民间石雕艺人 张西芳(1906-1984),新泰县刘杜南横山村人。全国劳动模范。 胡丕生(1907-1973),肥城市新城西付村人。著名拥军模范。 戴玉兰(1913-1996),女,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陶传存(1920-1996),宁阳县伏山镇陶邵村人。全国劳动模范。 杜长武(1943-1995),宁阳县伏山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 赵新儒(1876~1952),泰安人。1903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历任山东省教育会长、师范学堂监督等职,著名泰山学者。 吕世隆(1909-1938) ,字道宏,泰安县李家庄(今岱岳区粥店办事处李家庄)人。抗日战争时期 *** 地方领导人。 马伯声(1890-1966),原名马骏, *** 。泰城北新街人。著名民族实业家。 赵效三(1905-1973),原名赵德立,东平县人。1949年夏,调到武汉接管市商品检验局,任军代表。后任广州市商品检验局局长、广东省外贸局副局长等职。 孙传芳,童年在泰安范镇度过,后到济南。直系军阀,五省联军总司令。葬于北京植物园内。 吕彦直,祖籍山东泰安东平,中山陵设计师,著名建筑家。 张种玉(1908-1980) ,原名张立田,新泰县(今新泰市)沈家庆乡杨家洼人。抗日战争时期 *** 新泰领导人。 朱阶(1900-1942) ,名相尧。宁阳县东庄乡人。爱国知识分子,抗日战争期间 *** 地方领导人。 何春尧(1908-1943) ,曾用名何春田、何尧、何子成、何自成、何志成。 *** ,东平县人。 *** 党的秘密工作者。著名烈士。 张敬涛(1903-1942),东平县下套村人。著名烈士。 王华(1920-1941) ,原名王兴悦,泰安县(今岱岳区)邱家店镇李家庄人。抗日战斗英雄。 程照轩(1908-1966) ,又名程金鉴。泰安县山阳村(今岱岳区良庄镇山阳村)人。早期 *** 党员,农业部副部长。 李子敬(1909-1941) ,原名李裕笃,新泰县东封家庄(今属新泰市楼德镇)人。抗日战争时期 *** 地方领导人。 润山(1908-1991),又名常秀岚,新泰市搬倒井村人。早期 *** 党员。1962年后,任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 董琰(1914-1968),新泰县(今新泰市)城关人。早期 *** 地方领导人。 徐晃(1914-1984),原名许焕国,曾用名许友三、许一民, *** ,泰安中胜街人。泰安早期 *** 党员,外交活动家。 金晓(1906-1994), *** ,原名金东洋,肥城市人。调任宁夏大学总务长,党委副书记。 尹鹏武(1902-1940) ,原名尹振祚,又名尹飞,肥城县(今肥城市)人。早期 *** 党员。 马守愚(1906-1977) ,又名云亭、励明。泰安县(今岱岳区)山角峪村人,早期 *** 党员。 武蕴石(1906-1989),又名开如璞,肥城县(今肥城市)人。1950年后历任郑州市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常委、郑州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李浚(1907-1978),又名李振海,肥城县(今肥城市)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冀鲁豫四分区武装部长。1949年后任平原省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抗美援朝期间,他带领省慰问团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后任国家二机部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青岛疗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朱霄(1907-1931) 原名朱桂生,又名朱啸、张子炎,肥城县(今肥城市)湖屯镇南辛庄人。早期 *** 山东党组织领导人。 王仲修(1899-1933),原名王殿转,泰城灵山庄人。早期 *** 党员。 孟子明(1907-1988),东平县人。建国后,先后任贵州省毕节地区专署专员、地委书记、之一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后历任省文教办副主任、贵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贵州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顾委常委, *** 贵州省之一、二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之一、二、五届人大代表、省三届政协常委。 梁竹航 ,名茂修,字竹航。新泰市南阳村(今属汶南办事处)人。早期 *** 地方负责人。 崔子明 ,泰安县夏张(今岱岳区夏张镇)人。 *** 早期党员,泰西抗日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 冯平,曾名冯广智、冯若愚,新泰市楼德村人。曾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洒海秋,又名洒汝龄,泰安县(今泰山区)省庄许家埠人。上海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军事代表。后任交通银行总管理处总经理。1953年后历任公安部劳改局副局长,云南省计委副主任等职。 鲁宝琪(1912-1943),泰城升平街人。泰安早期 *** 党员,著名烈士。 刘仲羽(1914-1941),原名刘承翱,东平县人。抗日战争时期 *** 地方领导人。 王德一(1911-1941),新泰县(今新泰市)菜园村人。 *** 早期地方领导人之一。 李枚青(1914-1943) ,原名李美庆,曾用名李梅青,新泰县(今新泰市)城西南关人。早期 *** 地方领导人。 薛峨(1901-1942),原名薛继韶,字次箫,又名薛加轮。新泰县角庄(今新泰市岳家庄乡角庄)人。 *** 早期 *** 员,抗日武装负责人。 辛俊卿(1911-1941) ,原名辛哲元,肥城县(今肥城市)人。早期 *** 党员,著名烈士。 赵传钵(1912-1939),又名川波,新泰县(今新泰市)西关村人。早期 *** 党员。 梁永(1904-1927),原名永坤,字精邦,东平县人。早期工人运动领袖。被反动派杀害。 朱玉淦(1909-1941) ,又名朱国栋。泰安县北望村(今岱岳区徂徕镇北望村)人。早期 *** 党员。 薛浩(1903-1944) ,又名薛其浩。泰安县薛庄(今岱岳区良庄镇薛庄)人。早期 *** 党员。 李鹤年(1895-1969),原名李传龄,又名李茂三,泰安县东向村(今肥城市边院镇东向村)人。早期 *** 党员之一,职业革命者。 武冠英,又名武之奎、武一民、王太乙,肥城县(今肥城市)人。早期 *** 党员。 苗万东(1880-1947),新泰县(今新泰市)龙廷乡土门村人。著名英烈家庭户主。 张耀南,长清县纸房村人。早期农民运动领袖,泰山地区著名抗日领导人,今泰山林场创始人。 朱饧庚(1888-1927) ,原名朱炳敏,泰安县(今岱岳区山口镇)辛庄人。早期 *** 党员。 石怀珠,人称“大老石”,新泰县(今新泰市)木厂峪村(今属石莱办事处)人。抗日战争时期知名战斗英雄。 王耀武将军,泰安夏张人,抗日著名将领,曾任山东省 *** 主席, *** 高级将领。 万里,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长,泰安东平人。 武圣域(1900-1952) ,原名武希贤,肥城县(今肥城市)人。抗日战争时期 *** 武装领导人。 于会川(1899-1946) ,原名于百恩,辽宁省黑山县人。早期著名抗日将领,肥城县抗日 *** 县长。 刘振华,泰安大汶口人,中国人民 *** 高级将领,上将军衔。历任 *** 副政委兼旅大警备区之一政委,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 政委, *** 政委等职。 田纪云,原国务院副总理,秘书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泰安肥城人。 马忠臣,泰安角峪镇人, *** 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省省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 张庆黎,现任 *** 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泰安东平人。 赵丹,著名电影、话剧艺术家。《屈原》《林则徐》《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轰动国内外影坛,被誉为“中国影坛上开放的一朵奇葩”,祖籍泰安肥城。 欧阳中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学院名誉院长。 翟墨,山东泰安新泰市新汶办事处,因为他只身驾驶无动力帆船环游世界,成为中国之一人,2010年2月11日当选为“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崔子明,泰安县夏张(今岱岳区夏张镇)人。 *** 早期党员,泰西抗日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建国后,任 *** 贵州省贵阳地委书记和遵义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委。 刘玉浦,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深圳警备区党委之一书记。 孙兆林, *** 葫芦岛市委书记。 萨顶顶,著名歌手。 张成瑞,著名歌手。 白客,中国内地男演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