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安德鲁斯(约翰安德鲁斯各种主义)

2023-02-01 0:27:08 体育新闻 sbotpo

一首关于成长的寓言诗——《屠夫十字镇》

从《斯通纳》到《屠夫十字镇》,读者的视野由学院生活延伸到西部旷野,你会发现作家约翰·威廉斯总有意无意地踩在小说分类的边缘,轻率的读者很容易给他的作品贴上类型标签。他一生写过三部优秀小说,有人认为每一部都有特定类型——西部小说《屠夫十字镇》(1960)、学术小说《斯通纳》(1965)、历史小说《奥古斯都》(1972)。但事实不止于此。 优秀作品从来自成一格,天生具有反标签的生命力,拒绝被归类到任何一种类型小说中。 她往往是一则具有丰富、饱满的象征含义的寓言,寓示着宇宙对人类最古老的敌意。

约翰·威廉斯曾对学习写作的研究生说:“作家是教不会的,你得自己找到写作的窍门。”随后,摞了有一个人高的一堆书给学生仔细研读,书单里有亨利·詹姆斯的《黛西·米勒》《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迪丝·华顿的《欢乐之家》《纯真年代》等。他受经典文学的深刻熏陶不言而喻,也继承了他们的优秀品质,下笔后作品便不凡。

古往今来的优秀作品,史诗、小说、戏剧、诗歌表达形式各异,主题更是绿肥红瘦各有不同,有的是参天大树——《神曲》、《伊利亚特》、《失乐园》,既庇荫无数后来的文学作品,又深刻影响人类对宇宙、历史的宏大认知,另一些则是林间小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道林格雷的画像》,好比涓涓细流,无关重大宏旨,却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的内心,实现对自我的认知。《屠夫十字镇》属于第二种,全然具备优秀作品的两个特征:“骨骼清晰、枝叶繁茂”。结构、节奏、语言、主题、人物塑造——你几乎挑不出约翰·威廉斯小说中任何一点大的毛病。

《屠夫十字镇》的骨骼脉络简单又清晰:“如果有一个哈佛来的满脑子爱默生主义的年轻人,在西部看到了真正的自然,他身上会发生什么呢?这就是这本小说(即《屠夫十字镇》)的出发点。”作者如是说。在猎人米勒、剥皮好手施奈德和查理·霍格帮助下,哈佛学生安德鲁斯终于如愿踏入旷野,四人从屠夫十字镇出发,一路向西经过草原进入科罗拉多山区狩猎野牛,却遭遇大雪封山。来年春天,他们满载而归,却在途中被洪水冲走所有的野牛皮,也失去了同伴施奈德。这仅仅是一个刚搭好的小说结构,既平稳又能承重,极具“骨感”。

朱光潜先生说:“之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之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扶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花架上的花。” 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不断地往上添枝加叶,将细节和主题完美地融入作品,才能愉悦读者的感官、表达作者写这部书的意图。这就是作品丰满的“肉感”。

说到细节,威廉斯的场景描写充满画面感:“他们在一眼不大的泉水旁搭起了营帐。在落日的残阳中,泉水熠熠生辉。涓涓细流流经平滑的石块,流进山底的一个小池里,小池满溢出来,又变成一条狭窄的小溪,隐没在山谷茂密的草丛中。”如此这般的优美文字散落书中各处,你可以联想到托尔斯泰高加索山脉系列作品,又或忆起李安电影中光与影之间的冷峻抒情: 《喜宴》中父母亲来到美国找伟同,在后院午后光影温婉交错,晒在他们身上,静谧又温暖;《断背上》里恩尼斯望着远处的杰克骑马在山腰上,阳光铺洒在那里,电影也不告诉观众是什么意思,让画面展现在你面前。叙事并无 *** 大浪的转折,众多细节含蓄地表达一种情愫,却浑然间铸就了满满的抒情。

当然,导演或作者精心地布置这些细节并不是毫无目的,也不仅是愉悦观众和读者的感官。有人会问,难道它还暗示着什么吗?它绝对暗示着什么,整个故事更是象征着什么。这一切,取决于你读懂了什么。小说的骨架和细节、“枯树搭成的花架”和“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都是奔着创作者的主题去的,全是为了实现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 有人仅仅把《屠夫十字镇》当做充满失败色彩的西部小说,但我认为她更深一层,或深得多,是一首具有丰富象征含义的寓言诗。她确实也值得如此深入地被解读。

托马斯·福斯特在《如何读一本文学书》(台译《教你读懂文学的27堂课》)中提出惊人的言论:“每一次旅程都是追寻(当然凡是都有例外)。”

隐去细节性的描写,再现小说骨架,你会发现很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本质是相通的:一位少年骑士踏上凶险的旅途,经历艰难险阻去追寻传说中的“圣杯”,最后发现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圣杯”。换另外一种写法:初出茅庐的霍比特人踏上护送魔戒的艰难路途,与戒灵、与自我心魔斗智斗勇,终于将魔戒送到魔都熔岩销毁。再换一种写法:一位哈佛学生踏入自身不熟悉的旷野,经历烈日、饥渴、暴风雪等艰难险阻去往科罗拉多山区猎野牛,终于满载而归,不幸满车的野牛皮却被河水冲得一干二净。这就是托马斯·福斯特所说的“追寻小说”。

为什么要把去目的地的原因分为“声称的”和“真正的”?因为安德鲁斯也不知道自己要真正追寻什么。当然,去科罗拉多山区狩猎野牛,这是书里说得最直白的、最表面的。再进一层,安德鲁斯向往旷野,想更进一步接触传说中的西部大自然。“他想对麦克唐纳先生说些什么呢?那是一种感觉,一种不得不说的冲动。但不管说什么,他知道那不过是他苦苦追寻的旷野的代名词。”如果仅仅如此,那约翰·威廉斯就不是约翰·威廉斯了。安德鲁斯苦苦追寻的,是自我。

作者一步一步告诉我们,这是一部青年成长史,主人公经历着挑战和考验,他的一切苦难和领悟都有象征含义。整部小说都在写安德鲁斯成长、蜕变、磨难、洗礼、重生,不断在写他的劫后余生。启程前,女人弗朗辛对他说:“我喜欢你的柔软,趁你现在还柔软的时候……是,你会回来的,但你会判若两人。你将不会再那么年轻,你会和其他人一样。风和太阳让你的容颜变得粗糙,你的手将不再柔软。” 双手和 *** 因长时间骑马的缘故,起泡、起茧、蜕茧,然后麻木不再感觉到疼痛;之一次剥野牛皮,他淹没在满肚子牛肠中导致全身是血,然后跳入河水中冲洗全身;暴风雪来临,为了活命的他躲在野牛皮制成的保护壳中,被掩埋在漫山遍野雪层底下几天几夜,最后破雪而出。从象征意义的角度看,他经历了血、水、雪的洗礼,洗尽身上的幼茧,从蚕蛹中“浴火重生”,最终实现自我。这就是“凤凰涅槃”的全部过程。像《斯通纳》一样,这是一部讲述自我实现的寓言。

自我实现,是在自然或宇宙中不断找寻、确定自身存在的过程。站稳了自己的位置,你才能看懂外界世界。人类是如何找寻自己的存在呢?你必须透过外物反观自身。因此,人们照镜子,可以知晓自己模样的美与丑;信徒通过宗教信仰,认识人类的渺小;年轻人选择远行,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那么,我们的安德鲁斯实现自我认知后,到底明白了什么?

经过二十个世纪的人类变迁,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仍历久弥新,时刻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感。相反,阿里斯托芬喜剧中政治讽刺的内容如不加以注释,根本读不明白,即使勉强理解注释的内容,对剧作家传达的思想亦甚觉遥远。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同样是牛郎织女、白蛇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悲壮的故事流传最为广远。那么,为什么悲剧总比喜剧流传更久远?因为悲剧探讨的内容往往是人类生存的最本质处境:在命运面前,人类灵魂深处不可抵抗的无能为力。

《俄狄浦斯》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主人公俄狄浦斯无论做多少努力,都避免不了“杀父娶母”的下场。同样,从安德鲁斯开始策划西部之行起,读者都在等待着他的失败。失败的方式多种多样,作者选择了让它空欢喜之后落得打水漂。这就是“宇宙或命运对人类最古老的敌意”。

自负的人类跃跃欲试,企图要改变什么,宇宙始终气定神闲地伫立在渺小的人类面前,乐此不彼地消除你的一切“有为”,反正就是不遂你的意。文中有个场景非常耐人寻味:在猎人米勒执意要宰杀殆尽山谷中最后一群野牛时,他们发起了进攻,然后暴风雪忽至,将山谷肆意掩埋。这让人联想到诗歌的写法:诗人习惯把同列的东西、事物和道理并列,以期达到同样甚至加强的效果。在人类妄想自己能主宰他人世界的生死时,造物主信手一翻将他们全部置于濒死的边缘。在原文中,有人反问安德鲁斯:“看看米勒,他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并且坚信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确的,到头来又有什么用呢?还有查理·霍格带着他的《圣经》和威士忌。那些东西能让你们的冬天好过些了吗?或者挽救了你们的牛皮了吗?还有施奈德,他是叫这个名字吗?即便名字也不是他的。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名字也不能带走。”

又或者,造物主根本未曾意识到人类的存在,放任你的存在,无意识地忽视你。但人类自古以来便把地球当做宇宙中心,自然本能地抵赖如此残酷的古老教训。这位青年安德鲁斯亦不例外:“……看到野牛先前还是高傲、尊贵、充满尊严的模样,突然间便成了僵硬的任人摆布的一堆死肉。野牛原来的形象被剥夺,或者他想象中的野牛的形象被剥夺后,古怪嘲弄地在他面前晃来晃去。他异常震惊,感到恶心并逃离。”由野牛被任意残害的命运和此后种种遭遇,他联想到自身不可抵抗的无能为力,一直流连于女人弗朗辛的床榻。

“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如果安德鲁斯尚未踏上追寻自我的旅程,仍是那个生活在都市幻象之中的懵懂青年,那他尽可以躲在人类文明的废墟中建构电影梦、音乐梦、学术梦。可他醒了,坚决地选择戳破生存的幻象,直面人在世间的无能为力。

因此,他毅然决然地重新走向暴烈的旷野,拥抱自然的真实存在。 他留给了世人一首关于自我实现、认识宇宙与命运的成长寓言诗。

洛克菲勒家族:代代皆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代代皆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戴维的爷爷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er)1870年创办标准石油公司,通过石油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 。“富不过三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了六代。

继“美国之一位十亿级富豪”后,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又创造了一个新纪录——上周五,美国银行家、洛克菲勒家族“族长”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er)迎来百岁生日,成为世界最老的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戴维的爷爷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er)1870年创办标准石油公司,通过石油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

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期,“洛克菲勒”就是“美国财富和权力”的同义词。“富不过三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了六代。

创始人16岁就开始打工

当簿记员学会尊重数字

洛克菲勒家族总部在纽约州的威斯特彻斯特县境内,位于哈德逊河上游,距纽约曼哈顿岛有一小时车程,占地3400英亩,规模可比一座小城镇。这个庄园的主体部分,是19至20世纪之交时,由家族创办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一手建造的,四周环绕着花园、喷泉、跑马场和艺术雕塑作品,风景怡人。

洛克菲勒的先祖18世纪便从德国移民到美国,1839年,约翰出生。他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假药贩子,时常搬家,日子过得颠沛流离。

1855年,16岁的约翰开始找工作养活自己。在人口约为三万的克利夫兰,他连续奔波了六周,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约翰偏偏有股倔劲,不屈不挠,又走进一家从事农产品运输 *** 的公司。公司正好因为需要一个人记账,大老板休伊特拥有大量的房地产和铁矿开采公司,他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此后,约翰一生都把9月26日当做“就业日”来庆祝,比生日还重视。

从簿记员的工作中,约翰学会了尊重数字和事实,无论它有多小。之后,约翰还为老板收房租,年轻的他不但有耐心,有礼貌,而且还表现出斗牛犬般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欠债的人交出钱为止,升职涨薪便也顺理成章。

1858年,略有积蓄的约翰和朋友莫利斯·克拉克合伙成立了一家经销农产品的商号。商号生意不错,克拉克的朋友安德鲁斯时常前来串门。安德鲁斯是照明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将比其他来源的光要亮,市场也更大,因此炼油将更有前途。克拉克对此心存疑虑,约翰则越听越心动,就动员克拉克共同拿出4000美元,作为新建的安德鲁斯-克拉克炼油厂一半的周转资金。

从农产品转而炼油

为卖煤油先送油灯

约翰选址眼光奇准,他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离铁路不远。由于水陆并举,炼油厂取得了运费低廉的优势。不久,河边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

约翰十分钟情于账本,这让大他将近十岁的克拉克很瞧不起,觉得他做事刻板,像个小职员。1865年2月,因为约翰打算贷款扩大炼油业务,这彻底激怒了保守的克拉克,两人分道扬镳,26岁的约翰以7.25万美元买下了克拉克的股份。

此时的约翰拥有了克利夫兰更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原油,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之所以敢掷出全部身家也要买下炼油厂,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着长远的前景,而大多数开采商则心态浮躁,谁也说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个昙花般的奇迹。

当年12月,约翰又开了第二家炼油厂。1870年,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约翰任总裁。之后,约翰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 *** 。1878年8月,约翰认为股东分红应该投入生产,但另一股东安德鲁斯认为股东就该多拿钱,两人闹崩,约翰以100万美元买下对方股份,从此独自执掌公司大权,并开始了标准石油的全球垄断时期。

为了将煤油卖到更多地区,约翰的 *** 是:“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之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是世界上更大最富有的公司,而洛克菲勒则被称为“美国史上之一个十亿富豪”。但由于其实质上的垄断地位,约翰备受指责。

1895年,56岁的约翰开始逐步引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

传承六代从未争产

家族信托避免内耗

1911年,依据休曼反垄断法案,标准石油被分拆,但洛克菲勒家族仍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且经历六代人,从未引发任何争产风波。

家族创始人约翰深知财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他时刻给子女灌输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孩子没长大前,他没带他们去过办公室和炼油厂,以防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门。退休后,约翰热衷施舍财富,和钢铁大王卡内基开创了美国富豪捐出财产做慈善的先例。

约翰去世后,儿子小约翰继承了大量的财富,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1913年,一场激烈的劳资冲突使洛克菲勒家族在纽约的宅院受到袭击,这彻底改变了洛克菲勒家族传承财产的`态度:一方面,小约翰选择了以信托的形式,将财富传承给后代;另一方面,他将家族财富拿出来彻底从事慈善事业,他一生捐出了5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他一半的身家,消解在民众眼中他的家族财富是原罪的印象。刚刚度过百岁生日的第三代族长戴维·洛克菲勒被估算身家32亿美元,他也承诺,会将自己过半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

据悉,洛克菲勒家族的信托本金自动传给受益人的子女,委托人把资产注入信托之后,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该资产的所有权以及控制权。受益人在30岁之前只能获得分红收益,不能动用本金,30岁之后可以动用本金,但要信托委员会同意。

这种机制使遗产始终是一个整体,家族企业既不会因为分家而变小或终止,也不会因为代代传递而被逐渐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可以发挥规模优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约翰还打破家族企业的“子承父业”弊病,退休时并未让儿子接班,而是让基层员工出身的阿奇博尔德接任。

此后的洛克菲勒家族后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参与企业管理,凭自己实力担任一定的职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辈出,他们成为了美国副总统、大慈善家、风险投资业开创者、摩根大通银行董事长。

“不惜代价”捐建北京协和医学院

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国的连接点,最著名的莫过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更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3年成立,首批捐资1亿美元,第二代继承人小约翰为基金会主席。老约翰一直想在中国办一所培养综合人才的大学,为此先后于1908、1914、1915年三次派员来华考察。

考察团队看到了在中国发展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因此,1915年,基金会斥资20万美元购买了北京“协和医学堂”作为医学院校址,为符合“高标准”的规模,又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另外购买了医学堂附近的豫亲王府。

起初,建造预算100万美元,至1919年底,建设学校费用竟已达750万美元。而超出的预算则要归因于小约翰的一句“不惜代价”。

1921年,学校建成开学,小约翰从美国乘坐轮船,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后,赶到中国出席开学典礼。

此后,协和医学院培养出林巧稚、吴阶平、诸福堂等一批顶尖名医,在中国建立起了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体系。而这些中国现代医学精英,一人往往可开办一所甚至多所医院或学校,为日后中国现代医学发展打下了基础。

协和医学院成立之初,中国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能够达到协和期望的医预系水平。为此,洛克菲勒基金会斥资捐助13所综合性大学,以提高其教学水平,过程整整持续八年。这其中更大的资助对象是当时中国的世界级一流大学——燕京大学。

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投入领域再度扩展,从与医学有关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延伸至考古学、遗传学、农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他们曾援助清华大学成立生物系,并为清华大学生物馆的建造捐助了一半经费41250美元;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研究项目,便是在其资助下完成。1929年底,中外学者在协和解剖系合作鉴定出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

艺术著名大师

艺术大师就是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的,且其作品有艺术的高度和难度并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它不仅仅局限与绘画与书法,它包括方方面面的艺术,如建筑、音乐、工艺、行为艺术等等. [编辑本段]艺术大师的标准 一、“柯文辉”式

柯文辉曾写过一篇《大师离席的时代》,引起过广泛的关注。谈到这个问题,他直言不讳地说:美容院最多的地方没有美女,大师满天飞的时代没有大师,当今艺术界只有名人,没有大师。

那么,以他的标准,什么人才能称得上大师呢?

柯文辉认为,大师必须具备下面这些条件:提供前无古人的审美方式和审美内容;有独立创造价值并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艺术作品;形成学派,取得世界影响和公认。最近20年来的名人中没有大师,也许民间潜在的艺术家中有大师目前还没挖掘出来。

二、“李方”式

李方说“不媚时是为大师,坚持到死就是国宝”,

三、“崔自默”式

画家崔自默博士最近在周韶华先生画展的研讨会上提出衡量艺术大师的五个标准,如下:

衡量艺术大师最起码有五个标准:一,需要有鲜明的个性风格;二,其作品有艺术的高度和难度;三,具有艺术高度和难度的作品的数量;四,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力;五,对后世社会的影响力。

之一条讲的是艺术的根本;第二三条讲的是艺术的质和量;第四五条讲的是时间性的临时偶然性和永恒必然性因素。 [编辑本段]外国籍艺术大师 绘画界艺术大师

优雅而深邃的大师——达·芬奇

和谐典雅的大师——拉斐尔

独立而自我的北方文艺复兴大师——丢勒

严谨的北方文艺复兴肖像画大师——小汉斯·荷尔拜因

大师之后的大师——丁托列托

高雅而奔放的1 7世纪巴洛克绘画大师——鲁本斯

冷峻静观的1 7世纪西班牙宫廷绘画大师——委拉斯开兹

革命风暴中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大卫

严谨而唯美的古典主义学院派大师——安格尔

弘扬民主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杜米埃

朴素而崇高的古典艺术大师——普桑

朴实无华地描绘农村田园的现实主义大师——米勒

深具古典艺术修养的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德加

富有反叛精神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库尔贝

擅于描绘光色效果的印象主义绘画大师——雷诺阿

不幸而执着的疯子画家——凡·高

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启者——马奈

奔放的浪漫主义绘画运动的雄狮——德拉克洛瓦

独自探索的现代绘画艺术的先行者——塞尚

追求原始生活的后印象画派大师——高更

揭示人生和内心真实的北欧表现主义绘画大师——蒙克

汇集现代艺术流派的大师——毕加索

充满童稚的现代绘画大师——夏加尔

狂妄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伦——达利

审视自我的伟大画家——勃朗

现实而又富于狂想的伟大画面的创造者——戈雅

建筑界艺术大师

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霍华德·戴维斯(Howard Davis)

诺曼·弗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

皮埃尔·德默隆(Pierre de Meuron)

维廉姆·莫里斯(William Morris)

格伦·默克特(Glenn Murcutt)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安德烈亚·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

伯纳德·梅贝克(Bernard Maybeck)

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

理查德·诺伊特拉(Richard Neutra)

苏珊娜·托雷(Susana Torre)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

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

保罗·威廉(Paul Williams)

克拉夫·威廉·埃利斯爵士(Sir Clough Williams-Ellis)

阿道夫·卢斯(Adolf Loos)

斯蒂芬·阿伦兹(Steffen Ahrends)

格雷戈里·安(Gregory Ain)

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

加里亚佐·埃里希(Galeazzo Alessi)

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

威廉·范·阿伦(William Van Alen)

阿门诺菲斯三世(Amenophis III)

约翰·安德鲁斯(John Andrews)

安西米奥斯(Anthemios)

阿波洛道鲁斯(Apollodorus)

阿顿(Arton)

阿斯比(C. R. Ashbee)

阿斯普朗德(Erik Gunnar Asplund)

阿迪森·麦兹那(Addison Mizner)

泰奥多尔·林克(Theodore Link)

查尔斯·巴雷爵士(Sir Charles Barry)

威廉·亨利·巴洛(William Henry Barlow)

法尔克·巴莫(Falke Barmou)

爱德华·巴恩斯(Edward Larabee Barnes)

威廉·霍拉伯德(William Holabird)

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

贝尔吉欧加索、皮瑞瑟第和罗杰斯(Belgiojoso、Peressutti、Rogers)

查尔斯·格瓦德梅(Charles Gwathmey)

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威廉·勒巴隆·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多米尼克斯·伯姆(Dominikus B·hm)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í)

安托内·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

矶崎新(Arata Isozaki)

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an)

理查德·麦耶(Richard Meier)

西萨·佩里(Cesar Pelli)

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AM Stern)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路易·艾瑟铎·康(Louis Kahn)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安藤忠雄(Tadao Ando)

贝聿铭(I.M. Pei)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彼得·祖索尔(Peter Zumthor)

诺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朱莉亚·摩根(Julia Morgan)

盖·奥兰蒂(Gae Aulenti)

巴里(M. H. Baillie)

罗伯特·西吉尔(Robert Siegel)

威廉·勒巴隆·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库柏·西梅布芬事务所(Coop Himmelblau)

罗伯特·亚当(Robert Adam)

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

杰弗里·鲍娃(Geoffrey Bawa)

亨里克·彼图斯·伯拉吉(Henrik Petrus Berlage)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甘特·班尼奇(Gunter Behnisch)

格尔顿·本夏夫特(Gordon Bunshaft)

皮耶特罗·贝鲁斯基(Pietro Belluschi)

贝特伦·古德西(Bertram Goodhue)

槙文彦(Fumihiko Maki)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Denise Scott Brown)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里查德·巴克明斯行·福勒(R. Buckminster Fuller)

迈耶(RICHARD MEIER)

音乐界艺术大师

音乐之父巴赫

亨德尔

交响乐之父海顿

音乐神童莫扎特

乐圣贝多芬

歌剧之王威尔第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浪漫主义狂人柏辽兹

钢琴之王李斯特

歌曲之王舒伯特

音乐诗人肖邦 [编辑本段]中国古代的艺术大师王羲之 :晋 330—361,一作321—379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王献之: 晋 334—386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王珣 :晋 350—401 琅琊临沂(山东临沂)

徐渭: 明 1521-1593 山阴(今浙江绍兴)

颜真卿: 唐 709—785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杨凝式 :唐 873—945 华阴(今陕西华阴)

虞世南: 唐 558—638 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市)

张旭: 唐 公元7世纪—8世纪中 吴(江苏苏州)

赵孟頫 :元1254—1322 湖州(今浙江湖州市)

智永 :隋 公元6世纪 山阴(今浙江绍兴)

钟绍京: 唐 公元7世纪—8世纪初 虔州赣县(今江西赣州市)

钟繇: 三国 魏 151—230 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

褚遂良 :唐 595—658 钱塘(今浙江杭州)

董其昌 :明 1555-1636 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

杜 牧: 唐 803—852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怀 素: 唐 725—785 湖南长沙

李 白 :唐 701—762 陇西成纪

李煜: 五代?南唐 937—978 徐州(今江苏徐州)

柳公权: 唐 778—865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陆机: 晋 261—303 吴郡(今江苏苏州)

米芾: 宋1051—1107 太原(今属山西)

欧阳询: 唐 557—641 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孙过庭: 唐 约648—703 吴郡(今江苏苏州)或一作河南开封人或作浙江富阳人

顾恺之:(348 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

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

吴道玄:唐代杰出画家。字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工画山水,师事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种“关家山水”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张 萱:唐代杰出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黄公望:(1269~1354) 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坚,又名静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西老人和净墅等。 [编辑本段]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吴昌硕

齐白石

潘天寿

黄宾虹

林凤眠

李苦禅

徐悲鸿

张大千

吴作人

丰子凯

约翰安德鲁斯(约翰安德鲁斯各种主义) 第1张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