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

2023-02-05 2:24:00 体育信息 sbotpo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为什么拒绝

1914年,尼古拉二世带领俄国加入之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况不利、粮食困难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满。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私底下协助列宁从瑞士穿过德国领土,经芬兰回国,让其发动革命,以使俄国退出战争,1917年3月,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 *** ,引发二月革命。1917年3月15日(儒略历3月2日),沙皇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但遭到弟弟拒绝承继,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米哈伊尔大公是想接受帝位的决定推迟到了议会选举后准备由议会定夺。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 第1张

末代沙皇与皇族的最后命运

俄国莫吉廖夫。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一个阴霾的早晨。

在大本营的会议厅里。枝形烛台灯火辉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在留神地听取前线指挥官对前线形势的报告。他不时地插上几句话,或提些问题,吸几口香烟。突然,身材结实健壮的警卫司令出现在门口。他犹豫片刻之后,走到更高司令官面前,交给他几份都注明从“皇村”拍来的急电。尼古拉读着电报,顿时脸色变白。彼得格勒革命开始了!

但他此时还没有想到,罗曼诺夫皇朝气数已尽,他本人的末日也即将来临。

1917年3月10日,莫吉廖夫大本营。

傍晚,沙皇离开办公室去参谋部看电影。途中,他在直通 *** 机旁停留了几分钟,口述了一封给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罗夫的电报:“着令于明日将首都的骚乱悉行制止。值此与德、奥作战的困难时刻,绝不允许骚乱。尼古拉。”

10点左右,哈巴罗夫收到了这封电报。读完电文后不禁发呆了:明天怎么能平息骚乱呢?如果群众只是喊“要面包”,就可以给他们面包,也就完事了。但是,他们要求的是“打倒专制制度”,该怎么办呢?皇上既然命令了,难道就是说,应该开枪?

一想到这点,他马上就在家里召开了各警段的军警头目会议。他向大家宣读了沙皇的电报并且大声说:“先生们!国君下命令了,这是最后的手段了,但必须采用这一手段。如果遇到小股人群,没有打旗,就动用近卫军,用皮鞭把他们驱散;如果遇到打着旗子的挑衅性人群,就先打3发信号弹,然后开枪!”

沙皇的命令变成了行动。当 *** 者和 *** 者再次涌向市中心时,武装军士就从高层建筑物的房顶上、顶间里、钟楼和火警瞭望台等制高点向他们射击,警察则用机枪沿涅瓦大街和其他各条街道扫射。宪兵的马队也出动了,他们四处驱赶着 *** 者,并用马刀砍杀他们,用机枪扫射他们。

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骚乱”继续进行,而且愈演愈烈。

沙皇决心孤注一掷,他要亲自平息这次“骚乱”。凌晨4点到5点,两列专车先后开出。与此同时,沙皇向皇宫发出了一封密码电报:尼古拉将于3月15日下午3时30分抵达皇村。

3月14日,沙皇不仅不知道他的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罗夫已经被逮捕,而且万万想不到,连他自己回皇村的路也被堵死了。

3月15日,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最后一天。从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戴上皇冠之日起,到这天已经304年了。这一天是尼古拉最倒霉的一天。他的专列被起义的军队拦截在普斯科夫车站,他的士兵与军官整齐地倒转枪口和起义军站在一起,他的前线各司令官也拍来了一封封要求他退位的急电。种种迹象表明,众叛亲离的厄运已经降临。

下午2时,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发布了致“国家杜马主席”和致“大本营、更高统帅部参谋长”的两篇退位电文。其中的一篇这样写道:“为了亲爱的母亲——俄罗斯的真正福祉,为了拯救她,没有我不能的牺牲。现在我决定隐退,传位给我的儿子,为了让他留在我的身边,在他成年以前,由我的弟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摄政。”1小时后,出于对他儿子 健康 状况的考虑,他又作出了把皇位让给他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的决定。23点,尼古拉二世把签好的退位诏书交给了临时 *** 的杜马代表。但由于临时 *** 不敢担保继位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米哈伊尔拒绝接受皇位。

尼古拉在退位诏书上签完字以后,穿上大衣,从客厅车厢里走到站台上,他的保镖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只有一位侍从武官跟着他。

第二天早晨8点多钟,载着尼古拉的专列徐徐开回了莫吉廖夫大本营。站台上,被推翻的皇太后和沙皇紧紧地拥抱了一会儿,并一起走进了车站旁的一个简易木房里。母子俩单独在那里坐了很久。从木房出来后,皇太后的双眼都哭红了。然后是母亲对儿子教训了些什么,儿子疲倦无神的目光凝视着地面。

同一天,彼得格勒苏维埃考虑到各地群众大会提出的要求,决定采取逮捕尼古拉夫妇的措施。临时 *** 得悉这一消息后,也不得不于3月20日通过决议:“确认退位国君尼古拉二世及其夫人已被剥夺自由,并将退位沙皇幽禁于皇村。”

沙皇一家被囚禁在皇村后,虽然有许多达官显臣们离他们而去,但宫内还剩下150人来伺候他们。作为家长的尼古拉常在花园里铲雪,清扫道路,忘情于他很早就喜爱的活动——锯木头。他有时在儿子房间里坐上很长时间,和儿子玩各种 游戏 ,给他念书。他照旧在地图上标明军事行动的符号,并常常看报。他在花园里散步或锯木头时,有警卫队的一个值班军官在一定距离内跟着或监视着。

这样的生活延续了5个多月。

8月中旬,临时 *** 为保护皇室成员的安全,把沙皇一家从皇村转移到了远离革命中心的托博尔斯克城的一座省长官邸。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年4月,地方苏维埃政权决定把沙皇一家从这个可能遭保皇派劫持的地方迁移出去。从4月26日起,尼古拉一家和几名仆人先后分成两批,被押送到乌拉尔地区的叶卡捷琳堡市,关押在该市中心区的一所被征用的私人住宅。

1918年5月,叶卡捷琳堡山坡上的寓所。

这是一所独家寓所。座落在山麓的斜坡上,位于市中心的一条大街和小胡同的拐角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正面是白色的,修饰得非常别致。

在这座寓所里,尼古拉一家的生活不再像前两个地方那样舒适。他们的行动不仅受到了更多的限制,而且必须做一些家务。如4个女儿必须自己烤面包和洗衣服。从外表上看,沙皇是心情是平静的,他每天与女儿们一起到花园里散步,人也很 健康 ,也不显老,没有白头发。而皇后则不同,不仅头发变白了,人也变瘦了。她从来不去花园里散步,只在门廊里走走,有时在门廊里坐在儿子的身边。

6月7日,捷克斯洛伐克白匪军团发动了叛乱。他们疯狂地扑向叶卡捷琳堡,企图救出沙皇。这些白匪分子成批成批地潜入郊区,在通往关押皇室成员寓所的道路上拉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包围圈。另外,暗藏在该城的人民政权的敌对分子、协约国军官、皇亲国戚等也纷纷活动,参加了保皇派的各种阴谋小组。他们或给白匪军团和沙皇一家出谋划策、递送情报,或在城里煽风点火,组织暴乱,企图救出末代沙皇。与此同时,沙皇一家成员也在蠢蠢欲动。他们同保皇派的地下组织之间频繁接触。警卫人员经常在食品中发现来往的信件。

7月25日,外国干涉军和白匪军团的进攻部队从南面包抄城市,敌人的突击部队开始直插过来,形式非常紧迫。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较量,为了挫败敌人的阴谋,保卫人民的苏维埃,乌拉尔州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经研究决定:不经过审判,立即处决末代沙皇全家。

7月29日晚10点半,尼古拉一家及其佣人已经睡觉。11点半,乌拉尔州苏维埃的两名全权代表来到叶卡捷琳堡的沙皇寓所,把主席团签署的文件交给了警卫队长,命令他执行对沙皇的枪决命令。

将近半夜时,警卫队长和他的助手带着一批武装工人,在两位全权代表的陪同下,一起走上二楼,他们挨房把正在睡觉的人叫醒,要他们马上起床穿好衣服。一刻钟以后,警卫队长对步出走廊的尼古拉解释道:白匪军正在进攻叶卡捷琳堡,城里随时都有可能受到炮击,因此,你们全家人必须从楼上迁到楼下去。

尼古拉一家7口人和4个亲信,跟在警卫队的后面走下楼梯,走完了从二楼到一楼的23级台阶。然后他们被带到拐角处的一个半地下室似的房间。刚到地下室里,沙皇还想摆阔,问道:“这儿太潮湿了,能不能换个地方?”

“你别着急,马上就给你换个好地方。”警卫队长站在门口一边答着沙皇的问话,一边从军便服的口袋里掏出文件,大声说道:“请注意!现在宣布乌拉尔州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决定。”与此同时,他身旁的助手和武装工人一齐举起了枪。在“砰、砰、砰”的步枪声和“哒、哒、哒”的机枪声中,俄国末代沙皇及其亲属、亲信共11个人结束了他们的生命。

7月30日凌晨1点,一切都结束了……在漆黑的深夜,窗子栅栏外的胡同里响起了 汽车 低沉的马达声。凌晨3点,11具尸体被拖到了大院,装上了载货卡车。天刚蒙蒙亮,司机在全权代表和一支马队的护送下,把车拐进了胡同,然后穿过尚在熟睡的城市向一片原始森林旁的荒地驶去。

卡车开到荒地后便钻进了森林,在一个废弃的旧矿坑里,红军战士们把尸体和干木柴交替地一层一层码放一堆,浇上汽油,点燃焚烧。就这样,俄罗斯的最后一位皇帝,走完了最后的旅程。

就在末代沙皇走完了最后的旅程的时候,那些皇亲国戚的末日也降临了。

1918年5月下旬,根据乌拉尔苏维埃的决定,7名皇族成员,包括皇后的妹妹以及塞尔维亚王后都被遣送到离叶卡捷琳堡170俄里的阿拉帕耶夫斯克城,并被关押在该城的一所学校的石砌楼房里,由警卫看守。随着形势的恶化,白匪军迅速地向该地区推进,保皇派分子纷纷在各地制造叛乱,因此,前沙皇的亲戚有可能被劫持。所有这些情况迫使该城苏维埃在7月中旬作出了与对待沙皇一样的决定。

7月30日至8月1日的夜里,一支武装工人组成的马队来到了关押犯人的学校。他们把在押犯送到离该城11俄里的森林里,一一枪毙。尼古拉的弟弟、二月革命时沙皇皇位的候选人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大公,则比他们早1个月在这儿找到了自己的坟墓。还有4个大公也在1919年10月被枪决。这19个皇室成员,谁也没有等到白匪军的到来,他们的骨灰被扔在乌拉尔山支脉上和涅瓦河三角洲之中。

亚历山大三世(俄罗斯帝国皇帝)详细资料大全

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 (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45年3月10日-1894年11月1日),史称亚历山大三世(英语:Alexander III),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881年3月13日—1894年11月1日在位),亚历山大二世次子。

亚历山大三世由于害怕被暗杀而经常住在首都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因此被称为“加特契纳的隐士”或“革命的俘虏”。即位初期采取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模棱两可的态度。实施地方长官制,破坏地方自治。限制大学自治权。对待异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迫害犹太人,占领中亚,和英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在来自丹麦的妻子的影响下(丹麦在普丹战争中败给普鲁士,被迫割让什勒斯维希-霍尔斯坦地区),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意志帝国产生反感。尽管此前的六位俄罗斯君主都为日耳曼血统,但是从亚历山大三世时代起,宫廷和贵族社会开始了斯拉夫化的进程。80年代末之后,因俄德关系恶化而亲近法国。他在位期间,是俄罗斯工业化的时代,表面上欣欣向荣,但是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贫困,繁荣的基础是薄弱的。1894年因病去世。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 外文名 :Александр I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别名 :亚历山大三世(和平制造者)、加特契纳的隐士、革命的俘虏 国籍 :俄罗斯帝国 民族 :日耳曼人 出生地 :圣彼得堡-冬宫 出生日期 :1845年3月10日 逝世日期 :1894年11月1日 职业 :俄罗斯帝国皇帝 信仰 :东正教 主要成就 :巩固君主专制政体 王朝 :罗曼诺夫王朝 在位时间 :1881年3月13日—1894年11月1日 父亲 :亚历山大二世 继任者 :尼古拉二世 人物生平,早年婚姻,即位沙皇,在位期间,事故而亡,为政举措,调整政治,发展经济,外交政策,评价,家族成员, 人物生平 早年婚姻 1845年2月26日出生于圣彼得堡。本来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将长子尼古拉立为皇储,但在1865年,尼古拉意外地从马背上摔下来,患重病离世。本来在这一年,计画好了尼古拉与丹麦公主玛丽·苏菲·弗雷德里卡·达格玛(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成婚。尼古拉在离世前不久,自知来日无多,特意嘱咐二弟亚历山大要娶达格玛公主为妻。亚历山大本已有了意中人,但是为了哥哥的遗愿,他只好做出许诺。 年轻时的亚历山大三世 即位沙皇 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皇储亚历山大继位,史称亚历山大三世,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十三位皇帝。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是在亚历山大二世开创的繁荣局面下开始的,亚历山大三世也无意树立新政,无意过多干涉实际政务。他采取了类似董事长式的治国 *** :组织任命了一批有能力的人,形成了一个智囊圈子,让这些人先对国家政务进行研究,拿出几个处理方案,然后报呈皇帝本人,再作出最后决定。 亚历山大三世 在位期间 由于有亚历山大二世屡遭行刺,最后丧命于人民意志党人的炸弹的教训,亚历山大三世和他周围的智囊们一致认为应当加强君主专制,对社会自由化浪潮加以遏制。1881年8月,在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之初,就颁布诏书,规定出了一系列强化社会治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明确宣布了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几种情况。此外还加大了对 *** 、 *** 等活动的惩罚。鉴于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是自由思想的策源地,亚历山大三世取消了亚历山大二世给予大学的自治地位。但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体现了官僚统治集团的意愿。 亚历山大三世 在俄罗斯国内,革命运动的浪潮并未伴随着亚历山大三世加紧君主专制而有所消减。革命意志党人仍在从事秘密暗杀等恐怖主义活动,并计画在1887年3月1日这一天,行刺亚历山大三世。但是警察机关及时察觉了人民意志党人的活动,在他们计画开始实施前,就逮捕了所有的刺杀行动参与者。经法庭判决,所有参与者被判绞刑。亚历山大三世宣布,将对忏悔者实行大赦,赦免他们的罪行。但是还是有五名人民意志党人拒绝忏悔,主动走上绞刑架。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年轻人,即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列宁)的哥哥。 事故而亡 1888年10月的一天,在离哈尔科夫不远的一个名叫博尔基的小站附近,因铁路工作人员失误,造成亚历山大三世的专列出轨。事故造成23人死亡,19人受伤。沙皇全家安然无恙,但亚历山大三世在帮助家属脱险时受风,加上事故造成的心理阴影,亚历山大三世患病。此后他开始暗中酗酒,逐渐地远离国政。 1894年 10月20日,亚历山大三世逝世。尼古拉二世继位。 亚历山大三世的遗容 为政举措 调整政治 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措施做出了重大调整。首先,取消了原有的缙绅会议联席管理制度。本来在地方,缙绅会议属于地方自治机构,吸收了除贵族和官僚阶层以外的知识分子、商人、乡绅、工人、手工业者、农民和哥萨克等社会阶层,各处缙绅会议的长官组成的联席管理有一定的政务处理权。但在法务部的坚持下,缙绅会议联席制度被地 *** 院取代,地 *** 院除司法权以外,还获得了行政权力,警察机关也被划到地 *** 院管辖之下。这样司法体系基本上控制了地方自治。 亚历山大三世 其次,在缙绅会议联系制度被取消后,又进一步地开始取消缙绅会议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总督的直接执政,把各地总督的许可权扩大到总揽一方军政的程度。本来缙绅会议作为地方自治机构,还负担参政和议政等监督政务执行的任务,这样一来总督有权推翻或者更改缙绅会议的决定,缙绅会议在实际上丧失了存在价值。 最后的一项重大措施是重新审定地方行政秩序,通过立法手段,加强了贵族和官僚阶层的发言权。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现实:他对法务部制定的政策不满意,提出在地方要行政和司法分立,但遭到了法务部的反对。亚历山大三世最终还是屈从了官僚集团的压力。 发展经济 亚历山大三世很重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自1880年开始,根据亚历山大三世主持制定的经济发展计画,俄罗斯开始高速大规模的工业化。也就是在亚历山大三世期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顶峰,不但在军事上,也在经济上,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但是由于俄罗斯上层统治集团推行的逆向改革措施,钳制了思想发展,严重阻碍了教育普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加速社会阶层对立,为最后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和内战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打下了伏笔。 外交政策 在外交方面,亚历山大三世积极推行泛斯拉夫主义,这当然和俄罗斯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有关。俄罗斯推行的泛斯拉夫主义有很强的外交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巴尔干半岛和黑海沿岸,这显然是为了扩大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巩固俄罗斯在斯拉夫民族居住区的统治地位。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政策一方面对提升自身国际地位,促进当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消极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为了争夺塞尔维亚,1914年对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参加之一次世界大战,而这次战争正是俄罗斯国内爆发革命的导火索。 亚历山大三世 除了奥匈帝国以外,和俄罗斯逐鹿巴尔干的还有德意志帝国。德国一直希望获得一个地中海的暖港,打通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通道,拦腰将欧洲切断,所以加快了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扩张势头,在1887年把亲德的科堡王朝扶上保加利亚王位。俄罗斯在这一轮的地缘政治争夺中败给了德国,于是转而与法国结盟,俄法两国签订了秘密反德条约,为欧洲协约国集团形成打下了基础。 在总体上,亚历山大三世时期的俄罗斯是和欧洲在文化和经济上最为接近的时期,欧洲和俄罗斯之间有相互的认同感,而且此时的俄罗斯已经完全可以不用武力,只通过外交努力即可实现政治意图。亚历山大三世在外交事务上最著名,也是底气十足的一句话就是:俄国沙皇还在钓鱼,欧洲暂时可以等著(有一次亚历山大三世在度假休息时去钓鱼,负责欧洲事务的臣属跑来向亚历山大三世汇报紧急公务,亚历山大三世说出了这句话)。可以说,亚历山大三世是俄罗斯十九世纪历史上最强大的统治者。 油画《上帝保佑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家人遇见基督 在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俄罗斯只发动了一次对外战争:斯科别列夫指挥的小规模的梅尔夫绿洲之战。梅尔夫是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的一个绿洲城市,在中国汉代文献中称为马雷,南北朝时文献又作末国,元代文献中则将此地称作麻里兀,或作马兰。在梅尔夫并入俄罗斯版图之后,土库曼斯坦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 评价 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期间,俄罗斯在总体上持续了繁荣和高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各项具有划时代意义改革政策的余荫。亚历山大三世没能把此前的各项经济、行政和司法制度改革推行到底,面对庞大的贵族官僚集团,被迫采取妥协态度,单方面加强集权统治,最终导致社会隐患不断放大,成为俄罗斯帝国崩溃的深层原因。 身材高大的亚历山大三世 家族成员 亚历山大迎娶了的丹麦公主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两人有四子两女: 1893年的亚历山大三世全家福 尼古拉二世(1868-1918),1894年与黑森-莱茵的维多利亚·阿历克丝·海伦娜·露易丝·比阿特丽丝公主(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结婚,有一子四女。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1869-1870),死于脑膜炎。 乔治·亚历山德罗维奇(1871-1899),28岁死于肺痨,未婚。 谢妮亚·亚历山德罗芙娜(1875-1960),1894年与堂叔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大公结婚,有六子一女。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1878-1918),贵庶通婚,有一子。 奥尔加·亚历山德罗芙娜(1882-1960),两次婚姻。

俄罗斯有多少个共和国

俄罗斯有22个自治共和国,俄罗斯共和国是1917年二月革命后成立的一个短命的资产阶级政权。于1917年二月革命,俄罗斯帝国被推翻后孟什维克成立的一个俄国临时 *** 。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被推翻,由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所取代。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俄罗斯帝国 *** 崩溃。原属 *** 的国家杜马与彼得格勒苏维埃争夺 *** 领导权。双方最后和解,决定成立一个临时 *** ,并让它主持俄国立宪会议的选举。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逊位,其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拒绝接受王位,罗曼诺夫王朝正式灭亡。俄国临时 *** 接管俄国,成为俄国土地上唯一的合法政权。由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渐渐壮大,社工党总书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开始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虽然苏维埃当初只是俄国 *** 下的一个机构,但是后来他们渐渐掌控俄国的军队、工厂和铁路,又获得了工人们的支持,最后发动十月革命,以武装推翻俄国 *** ,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苏俄)。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