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姐妹们,每次看CBA,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上一秒还在为一记精彩暴扣摇旗呐喊,下一秒就可能被一个离谱的失误气到想摔遥控器。今天咱不吹不黑,就来开个“吐槽大会”,盘一盘CBA球员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甚至有点搞笑的缺点。友情提示:观看前请自备降压药,否则后果自负,我真的会谢!
首先,咱们得聊聊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基本功。这玩意儿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地基不牢,你楼盖得再花里胡哨也白搭。在CBA赛场上,你时常能看到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黄油手”时刻。球在手里好像抹了油,运着运着,哎,球自己跑了,上演一出“球不想跟我玩了”的戏码。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传球,能直接传到观众席之一排大哥的手里,大哥都懵了:“诶?这是送我的纪念品吗?”还有那个经典的“把球传给了三秒后的自己”,一个击地传球,力度、角度、时机都恰到好处地避开了所有队友,仿佛在进行什么高深莫测的时空穿越实验。咱就是说,这球传的,连牛顿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
接下来,请欣赏CBA保留节目:“罚球线上的玄学”。罚球,这个在篮球里被认为是最简单的得分方式,到了CBA赛场,硬是变成了一道堪比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尤其是我们的内线巨人们,站在罚球线上,那表情凝重得仿佛在签上亿的合同。深呼吸、瞄准、出手……“哐”!一声清脆的打铁声响彻云霄。两罚一中都算常规操作,两罚全丢那也是家常便饭,球迷们的心情也跟着篮球的轨迹跌宕起伏。有时候看他们罚球,你会觉得篮筐是不是被谁偷偷加了个盖儿,或者篮筐本身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不想让球进去。有网友辣评:“我奶奶闭着眼睛用颠投命中率都比他高!”这话虽然夸张,但那份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屏幕前的你我肯定都懂,简直是蚌埠住了。
再说说身体对抗这个事儿。咱们的球员在亚洲赛场上看着还挺威猛,但一到国际赛场,那画风就有点突变了。对抗强度一上来,感觉就像一群“纸片人”冲进了肌肉森林。一碰就倒,一撞就飞,卡位卡不住,篮板抢不到。有时候防守球员只是象征性地上了点强度,进攻球员就一个踉跄,球都不知道飞哪儿去了。这核心力量和对抗习惯,确实是肉眼可见的差距。球迷们经常调侃,CBA的“圆柱体”特别大,稍微有点身体接触,哨声就响了。长此以往,球员们习惯了“文明打球”,到了国际赛场那种“肉搏战”里,自然就水土不服。那个让全国球迷产生PTSD的边线球,很大程度上不就是核心力量不足和对抗下动作变形的缩影吗?唉,不提了,说多了都是泪。
然后是射术问题,特别是三分球。如今是小球时代,没个稳定的三分射手,进攻空间都拉不开。CBA不缺投手,但缺的是稳定的投手。很多球员都属于“神经刀”类型,准起来的时候,怎么投怎么有,能把对方投到怀疑人生;可一旦手感冰凉,那真是能连续打铁,把篮筐砸得哐哐响,球迷的心也跟着碎了一地。教练在场边的心情,估计比心电图还 *** 。看到他出手,教练的心率“biu”一下就上去了,进了,长舒一口气;没进,血压直接拉满。这种“开盲盒”式的投篮体验,对球迷的心脏实在是一种考验。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球商”和情绪管理。球商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场上一目了然。有时候战术跑着跑着,人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教练在场边急得战术板都快掰断了。一个简单的挡拆配合,愣是能打成两人原地“二人转”。防守端更是重灾区,漏人、失位、眼神防守,让对手轻轻松松上空篮,气得解说都词穷了。与球商相辅相成的,是那说来就来的脾气。有些球员在场上容易“上头”,一旦情绪上来,打球就变得极不理智,各种强投、浪传、不必要的犯规接踵而至,把教练的部署忘得一干二净,感觉CPU都快干烧了。这种“情绪化”的打法,不仅伤害球队,也让球迷看得直摇头。
所以,挖掘机技术到底哪家强?
女排教练郎平有没有逝世郎平没有逝世,还活的好好的。郎平出...
世界羽联2023年赛程表2023羽毛球比赛赛程如下:20...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乒乓球世界冠军女结婚孙颖莎的丈夫揭秘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14世界杯冠军的赔率2014年德国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世界杯足球赛2022,2022年世界杯中国足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