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日本女排根本没有身高超过190的高个子球员,所以当然就看不到了,像中国女排身高超过190的遍地都是,日本女排队长岩坂名奈身高187,就已经是日本人的“巨人”了。
日本女排联赛找不到身高190的高个子本土球员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介绍日本联赛,超过180的只有三十多人,大部分日本本土球员身高都在180以下。
里约奥运会时,日本女排平均身高176,身高180以上只有4人,身高更高只有186!
日本选拔球员跟我们不一样
我们是只要发现高个子球员,就圈进体校重点培养,加上中国人口多,好苗子也多,但日本人不一样,日本人是按照兴趣选拔,即便有高个子,人家并不想从事 体育 、或者想打篮球,日本人也不会强迫她非要打排球。
如此一来,就只能从喜欢排球的球员里选拔,选择面太窄。
日本排球特点决定
日本排球的特点就是下三路打法,小快灵,这是身材决定的,如果真的都是超过190的球员,可能日本人又不会打球了,看了昨天的比赛,我觉得日本人要击败意大利,只缺少一个朱婷,但是假如真有了朱婷,反而又会破坏了日本排球体系。
所以说,日本女排没有高个子球员,一方面是因为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也是日本排球的特点决定的。不过有失有得,大家都喜欢大长腿,日本女排普遍身高170以上,腿也长,倒是找对象好找了。
日本女排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是打的“小快灵”,虽然个子普遍不高,甚至还有不到1.7米的球员,但也曾经也因为球风彪悍而被称为东洋魔女!
不过,世界排坛在近十多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越来越倾向于“男子化”的打球方式,就让很多国家在选材上对身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然而日本女排仍旧还是一如既往打“小快灵”,球员之中也是基本看不到1.9米以上的大个子,比如近些年来日本女排最有名的球员木村纱织也只有1.85米! 并不是日本女排不想让球员高大化,也并不是日本女排的选材机制有问题,相反,日本的国内联赛风风火火,相当地有条不紊,但看到中国女排慢慢高大化以后,其实也是羡慕不已!之所以仍旧难以看不到1.9米以上的大个子球员,就和以下两点原因有关了:
1、日本国内真的难以找到1.9米以上的年轻球员!毕竟日本从古代开始就非常地矮小,能够达到1.6米的话,都算是“彪形大汉”了!虽然近几十年搞了很多营养改善计划,平均身高确实提升了10cm之多,但基因毕竟是有限制性的,再往上增高就非常困难了!
2、日本排坛在“小快灵”的打法上略显固执,毕竟这套打法让日本女排风光过一把,一是不愿轻易改变,二是现在日本频繁举办或买断女排大赛,也不想改变打法之后成绩陡降,只能守着“小快灵”慢慢求突破了......
木村纱织退役之后,日本女排更加矮小了,进攻核心球员甚至不到1.85米!看来,日本女排也是“缸中无米”啊!
日本女排曾经是世界排坛的一支劲旅。她们强大到什么程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6次夺得世界大赛的冠军。这六次冠军分别是1964年和1976年奥运会冠军。1962年、1967年和1974年世锦赛冠军,1977年世界杯冠军。日本女排也就有了个响亮的外号“东洋魔女”。
日本队6次世界冠军,在世界女排能排到第四,仅落后前苏联、中国队和古巴队,那也是不错的成绩。这么好的成绩,日本队一度是中国队学习的榜样。
不过中国女排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别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之一个“五连冠”的球队。也就从那时开始,中国女排成为了世界排坛的一支劲旅。虽然偶有低谷,但也一直可以排在之一阵线。反观日本女排,自从中国女排崛起后,就没有取得好成绩,感觉生活在中国女排强大力量的阴影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女排又夺得5次世界大赛的冠军,成就了“十冠王”。日本女排了?她们仅在1984年和2012年获得奥运会季军,1981年世界杯亚军,2010年世锦赛季军。哪怕在亚洲,因中国女排的存在,日本女排也是一冠难求。从此以后,日本女排再难重现以前的辉煌。
中田久美出生于1965年,了解日本女排六冠王时期的 历史 。她作为球员带领日本女排获得过1983年亚洲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铜牌。作为球员她没随队获得三大赛的冠军,但是骨子里有冠军梦,有着“东洋魔女”的傲气。后来她担任了日本女排的主教练,就经常喊着要夺冠。她还沉浸在日本女排辉煌的 历史 里。可事与愿违,日本女排在她的带领下,从来没有获得好成绩,只有看到她泪洒赛场边的场景。
日本女排优点:
看了不少日本女排的比赛,她们的技战术还是很不错的,进攻的思路清晰,手段多样,尤其是防守非常好,非常的顽强。可以这样说,日本女排是当今防守最顽强的球队,把防守做到了极致。不过防守再好,进攻不得力,还是难以取得胜利。
日本女排缺点:
日本女排现在更大的缺点,就是球员个子不高,进攻很容易被拦住,进攻不下球,缺乏一锤定音的球员,遇到高个子球队就非常吃亏。
就以2019年女排世界杯为例,中国女排3-0轻轻松松横扫了日本女排,把日本女排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在世界杯 历史 上,中国女排与日本队交锋11次,取得了9胜2负占据绝对上风,两次告负分别是1977年和1999年。
郎导带领的这支中国女排七仙女身高 :朱婷1米98,张常宁1米95,袁心玥2米01,颜妮1米92,龚翔宇1米86,丁霞1米80,王梦洁1米72, 平均身高1米89。如果去掉自由人,平均身高是1米92。
中田久美带领的日本女排主力身高 :主攻古贺纱理那1米80,石井优希1米80;副攻岩坂名奈1米87,荒木绘里香1米86,接应新锅理沙1米73;二传佐藤美弥1米75,自由人14号小幡真子1米64, 平均身高1米77。去掉自由人,平均身高1米80。
这样算起来, 中国女排的主力平均身高比日本女排主力的高了12厘米。
个子高这么多有什么好处?当然好处大了。排球是高个子的运动,当然是越高越好。
举个例子 。
朱婷的扣球高度是3.3米,日本副攻荒木绘里香的拦网高度是2.98米。如果两人都跳出了绝对值,那么朱婷高了32厘米。朱婷扣的球荒木绘里香就很难防住。中国女排进攻球员普遍比日本队高了十多厘米,那么日本队的前排防守就难以起到效果,只能靠后排协防。同时她们的拦网得分率就会很低,中国女排的队员个子高,完全可以超手进攻。
再看日本主攻手,身高1米80的古贺纱理那,她的扣球高度是3米05。中国女排的袁心玥拦网高度是3米18。只要袁心玥卡住了位,拦住古贺纱理那的球是分分钟的事。日本队员的扣球高度都不高,而我们前排几个队员拦网高度都很高。中国队员的网口优势太明显,很容易拦住日本队员的球。
从攻防两方面比较,中国女排都占据了优势。日本女排再怎么加强防守,都不是中国女排的对手。两队主要的差别就是身高。当然两队的整体气势,技战术也是有差别的。郎导的执教能力也是中田久美比不了的。
那么,既然日本队输在了身高,为什么她们不招一些高个子队员呢?如果大家个子相差不大,打起比赛来日本队也不会那么吃亏。考虑到欧美强队队员也是个子高大,日本队如果能把平均身高提起来,再加上她们的技术,肯定会有竞争力。相信这一点日本排协和教练组也知道。
日本女排为什么没有招1米9以上的高个子球员?这有两点原因。
之一、日本人普遍个子不高。
这就如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道理。由于人种问题,日本人的个子普遍不高,日本女人更是如此,要不然怎么叫小日本了。看看日本女子乒乓球队员,好多1米6以下的。日本想找1米9以上的高个子女孩子太难。就算有这么高的女孩子,她们也不见得喜欢打排球,更别说适合打排球了。这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符合。
日本想尽了各种办法去提高整个国民的身高,几十年来有点效果。据统计,日本通过营养改善等 *** ,从1950年到2010年,通过60年的努力,平均身高已经提高了12厘米,但是要想再往上涨就难了。尤其是1米9以上的人群非常的少。
因此日本女排要想找出一波身高1米9以上的女孩子,再把她们培养成排球明星是非常难的。
第二、日本队多年养成的排球风格,不适合高个子队员。
日本在六七十年代,国民的个子还不高,女排队员的平均身高自然也不高。要想战胜欧美强队,日本女排唯有从技术上下功夫。
日本女排的特点就是讲究“下三路打法,小快灵”。上世纪60年代初大松博文创造和应用了勾手飘球、前臂垫球和“滚翻防守”技术,打破了苏联称霸排坛的局面。日本女排是“高快结合、积极防守”打法的代表。她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防守很顽强,其防守水平高于世界上的一些强队。因此她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获得了六次世界大赛的冠军。哪怕是现在,她们的防守水平也是排名前列的。
不过防守再好,没有进攻还是难以取得好成绩。就像在绝对实力面前,所谓的防守都是起不了作用的。后来日本女排很难打赢中国队就是更好的证明。
还是以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3-0横扫日本女排那场比赛为例。
中国女排对阵日本女排的得分统计:
扣球得分:中国女排48:32日本女排
拦网得分:中国女排14:2日本女排
发球得分:中国女排8:1日本女排
自失送分:中国女排9:5日本女排
中国女排扣球得分多了16分,拦网得分多了12分。日本女排拦网仅得了2分,形同虚设。发球多了7分,是张常宁的发球把日本队彻底发懵了。从这个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女排在身高上的优势几乎是碾压式的。
日本女排要是有一波高个子队员,肯定会有好处。不过日本人保守的一面出来了。日本女排不想改变以前赖以成名的法宝。她们既然以“小灵快”扬名,就不太想改变她们这方面的优势。同时要改变,不能只改变某一个人,而是改变整体。如果仅有一两名身高超过1米9以上的队员,又难以实现“高举高打”,整个阵型就会乱,高不成低不就。
日本女排曾在1990年世界杯赛之后,启用过一些高大队员,在原有的战术基础上,有了部分后排立体进攻战术,但威力还不够理想。这球队就是这样,失败了就不想再改,又回到了原来的风格。高个子队员就很难融入到这样的战术里,就导致日本队没有选拔高个子队员进来。
总结:
日本女排成绩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个子不高是她们成绩不好的一大因素。之所以没有选拔高个子球员,是因为国内高个子的女孩少,适合打排球的高个子运动员更是少之又少。
日本女排有点守旧,不想改变以前赖以成功的战术。一两个高个子球员又难以融入到球队,全部改成高个子队员,一来难以找到这么多高个子球员,同时技战术也要有很大的改变。这是日本教练员不愿意做,或者没有能力做的事情。
各种原因加在一起,就导致日本一直招的球员个子不高,技战术也没有怎么变。
要不,咋叫他们是小日本儿呢!
参加世锦赛的日本女排平均身高1.76米,中国是1.86米。在大型化上,中国女排和欧美强队处于同一高度,而日本女排却整整矮了10公分。
日本和中国都位于东亚,属于黄种人中的蒙古人种,天生就比大多数白种人和黑种人矮小。
既然人种相同,日本人为啥又比咱中国人矮小呢?
从咱中国这方面来看:一、咱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有差异,北方人比南方人普遍就高一些,而新疆 *** 尔等民族已经属于高大的白种人了;二、咱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三、咱人口数量大,高个儿相对更多,国家队选才的余地自然就更大。
日本方面呢,则跟咱们相反:他们乃狭小而封闭的岛国,人种单一,没有我们这样各民族大融合的机会,也没有我们这么多的人口基数。好不容易出了极个别高个儿的,可选择了别的竞技项目,或者灵活性协调性很差,没有什么天赋,根本不适合打排球。
二战以后,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十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曾大力倡导全国青少年饮用牛奶。据说这一举措使得日本国民的平均身高有了明显提升。
尽管如此,日本女排仍然无法像中国一样,跟上世界女排大型化的步伐。
身高上的巨大劣势使得日本在网口明显吃亏——进攻时击球过网点较低容易被拦,而防守时又因为封网高度不足而被打超手。
身高上的劣势主要是由人种因素造成的,这是日本女排的无奈。
为了弥补身材矮小造成的进攻端的巨大差距,日本女排只好在防守端做到极致。日本女排的教练肯先给她们洗脑,从小就灌输给她们一种信念——你打不死我,无论力量多大的重扣我都能防起!
这种洗脑是有作用的,日本女排的顽强作风在她们的防守端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大比分落后,即使根本没有胜机,她们始终斗志高昂,决不放弃。
常有这样的场面:通过多回合被动防守,终于艰难拿下一分,日本女孩在场上胡蝶穿花一般,击掌欢庆,笑容灿烂之极,你以为她们胜利在望,可一看比分却正好相反!
日本女排凭借其坚韧的防守,偶尔也能创造奇迹。一些比她们攻击力强大得多的欧美球队,有时真的无法打死她们,而自身防守技术粗糙的弱点反倒被抓住,最终被日本女排顽强地逆转。
但是,奇迹毕竟不常发生。如今,女子排球男性化乃大趋势,顶级攻手们个个威猛,空网或超手而扣不死的情况少之又少,日本女排防守再好也无法弥补因身高不足造成的伤害!
明知在世界女子排坛身材矮小难有出头之时,日本姑娘仍一如既往地钟爱排球运动,难能可贵!
让我们抛开民族仇恨,给矮小的日本姑娘送上我们热情鼓励的掌声!
(从左至右:中国女排、日本女排、世界女排各队平均身高)
日本女排身高普遍不高,这和日本队战术特点有很大关系,战术打法下三路,小快灵,个子高了反而难适应球队打法。她们的前队长美女木村纱织185,现队长岩坂名奈187,整个队伍没有190以上的大个子,当然就看不到了。
别说190,身高185以上站在日本女排算是“鹤立鸡群”了。记得中国有个女排队员叫王亚辰(日本名字:松本亚弥华),身高188,司职副攻,堂堂正正中国人,留美后选择入籍日本,代表日本出战,还誓言打败中国,去年曾入选日本国家队,身高太高,不适应球队战术,发挥不佳,被中田久美弃用。在日本女排,身高太高,真心用处不大。
还记得号称世界之一美女的哈萨克斯坦萨宾娜,身高182,腿长120,她崇拜日本女排,曾到日本排球联赛打球,结果身高太高,球打的不怎么样,被日本演艺界相中,直接进军 娱乐 圈,以致于如今排球技术渣渣,连国家队都进不了。
在日本,身高太高的难以适应下三路小快灵的打法,世锦赛上,很多声音说,日本队少了个朱婷,否则有望拿冠军。朱婷真去了,真不一定行,当然了,不是朱婷能力不行,而是日本打法难以让朱婷适应。
还有个原因,是日本队选才看兴趣,没有兴趣再高也不会入选,即便高个入选了,周围人都矮,教练也不会为一个人改变战术。有数落统计说日本联赛超过180的就30多人,身高的又有实力的选手太少了。
小日本趁着中国近代营养不良猛的穿高一大截,拉近了甚至略微超过了中国人平均身高。不过别忘了这已经是日畜血缘极限了。这几年日畜平均身高不增长反而在下降,就证明了这一点。相反,我们中国人已经走出最困难最穷苦的年代了,最近十多年新生代的平均身高高出以前老一辈很多,这就是后天营养跟上了,我们的身高极限远远高出日畜很多。以后这种差距会更大,习惯就好了,没办法。
日本女排整个联赛都没有一名超过190cm的本土球员,这个事情还真是挺有意思。
一是历届日本男排队员中都有超过200cm的球员,他们的女儿竟然同样超不过190cm,这和我们国家很多运动员的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差别非常大。 上一辈球员的优秀基因竟然没有遗传下去,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女排副攻大竹里步,她父亲大竹秀之身高208cm,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男排的当家副攻,而她却只有183cm。
二是整个日本女排的技战术体系,不论是地方队还是国家队,基本上都是以“小、快、灵”为基本风格的,几十年来,这种风格始终没有改变过。 因为没有高大型运动员,日本的青训体系缺乏高大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经验,速度相对较慢、技术相对粗糙的高个子运动员在日本很难融入到原有战术体系中,日本排坛就基本没有高个子球员的生存土壤。 即便冒出一两个高个子球员,也因为与日本女排战术体系格格不入而被早早淘汰了。即便有185cm以上的球员熬到了国家队,也因为地面技术不过关而成为流星,如大山加奈、栗园惠,像木村加之这样的队员,如果不是进攻出色,也会因为一传不过关而没有生存空间。
三是日本人的人种因素。 2019年日本有1.26亿人口,按理说这个人口基数已经不小,选拔14名身高超过180的队员并不困难,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日本国家队中,仍然有一半队员的身高在180cm以下。别说与人口众多的中国相比了,就是与隔海相望的韩国相比,都相差很远。韩国只有5200万人口,地域面积比日本还小,却有好几名超过190cm的队员,不得不说这与日本人种的顽固基因有很大关系。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有大量日本游客到北京 旅游 ,的确都很矮(目测男子也就160cm左右); 虽然近些年,日本青年的身高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特殊 体育 人才的选拔就困难很多。日本男排的平均身高还不如中国女排,男排选材还如此困难,更何况女排?
四是日本的青训体制与中国不同。 日本青少年社团活动非常多,中小学都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项集体 体育 项目,很多孩子选择打排球并不是他们适合这项运动,而是出于兴趣或者学校要求。这与我国体校到中小学选拔高个子球员参加训练完全不同。日本的青训是从爱好者中选拔高个子球员,而我国是对适合打排球的高个子青少年进行训练,然后选拔出能力出众者,因此, 日本好似群众基础很好,但是成材率不高;我国虽然打球的人少,但是成材率很高。身体条件好,技术水平出众的选手进入专业队,再优中选优,组成国家队。日本则只能从身体条件不佳的业余球员中挑选相对较高的选手,要想找到理想的队员就困难多了。
面对人才困境,日本也是很拼的,最明显的就是从我国四处挖人。 我所在的石家庄市体校,有不少身体条件出色的小孩,其中就有被日本看中的,用各种 *** 试图挖到走。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松本亚弥华(王亚辰)、张心穆意、小山修加(王娇)等,但是 “归化”日本的这些球员都没能扑腾出大的“水花”,水土不服、“南橘北枳”而已 。日本要想短期内解决女排队员的身体条件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了高个子队员,要想把他们练出成绩,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球迷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欣赏小豆子一般的日本女排满地翻滚的情景。
日本女排队员中,确实鲜有1米90以上的队员,这和她们的人种以及选拔培养 *** 有很大的关系。
从 历史 上来看,日本居于岛国,日本人种一直是比较矮的,就算近年来 *** 大力推持青少年加强营养,平均身高有所提升,但是要找出高个队员是很难的,身高1米85的木村纱织、1米86的荒木绘里香和1米87的岩坂明奈就是日本女排近年来的本土高个队员。
正因为日本女排的队员身高多半在1米70到1米80之间,多年来形成的培养体系和选拔机制也是按照这样的身高而制定的,说白了就是小快灵的打法,偶尔有身材高大的队员反倒很难适应日本女排的体系,换句话说,身材高大的球员很难进入日本女排。
当今的排球运动发展,身高已经是制约日本女排发展的瓶颈,为此,日本女排自身没有高大队员,就想通过归化外国运动员来提升球队的网口实力,尤其是归化中国的女子排球运动员成为日本女排的首选。在这个背景下,身高1米88的松本亚弥华得到日本女排的青睐,一度入选了日本女排,但作用并不大,而身高2米06的张心穆意加入日本国籍却没能得到国家队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高个队员无法融入日本女排的体系。
日本人的身高普遍不高,好不容易有一个高个运动员也会被篮球队选走,归化的外籍球员又因为无法适应日本女排的体系而得不到重用,日本女排很难有1米90以上的队员出现,这也是日本女排近年来成绩难以突破的原因之一。
女排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过去各队单一的技术风格,发展为复合型技术风格,中国时这方面更好的代表,中国既有适合欧美高举高打的技术,也有符合中国传统短平快的战术,更有打吊结合灵活多变的复合型特点。欧美的队伍经过一传后,二传就是把球推的高高的,然后像弹簧一样的主攻手势大力沉的向下一砸即完成战术,所谓变化也就是二传的速度快慢而已,所以欧美打法多见超手进攻,后排进攻等靠身体素质的打法。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快攻型队伍,靠的是一传的稳定和二传的网口横向快速平推,她们的球速度快,但并不需要扣球时超过拦网队员的手,所以日本队员不太需要大型化,对方队员拦网后易形成卧裹。中国的打法是结合亚洲灵活迅速的快攻和高举高打的欧美打法,战术上灵活多变,往往是对手刚适应了一种打法,没赢几分,忽然换上一波人,又云里雾里的不知所措的丢分了,欧美队员打球更多是依靠身体素质的硬指标比如弹跳,力量。亚洲球队更多依靠的是头脑灵活,要求是稳定和速度,所以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泰国虽然身高不高但仍然在世界女排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中国女排是目前仅有的一支世界型队伍,她平均身高世界之一,达到187.2,但是战术又灵活多变,高快结合,这才是中国女排致胜的法宝。
日本女排本身就没有超过1米90的选手,当然看不到像袁心玥那样的大高个儿了。这真的跟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较低有很大关系,属于先天性缺陷吧。
我们看一下日本女排所有人的身高明细,更高的是担任副攻的岩坂名奈,身高仅仅1米87,另外的三名副攻也都是1米77到1米82的样子,全队第二高的是1米83的接应堀川真理。
日本女排平均身高仅仅为175.56米,在刚刚结束的世锦赛六强里是最矮的,所以日本队确实吃了身高的大亏,强攻能力真的不行,但一传到位率极高,依靠不断变化的二传平拉开等战术避实就虚来进攻。
另外,日本队的下三路防守真的太好了,堪称世界顶级!在拦网毫无优势的情况下,我们每每见到这些日本姑娘奋力鱼跃就下埃格努、博斯科维奇、朱婷的大力重扣,也真的挺钦佩的。
只能说日本女排在自己的身高缺陷内,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打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先天的劣势。可是排球毕竟是高人的运动,这也就决定了日本队始终无法登上世界之巅。
以日本人对中国女排在 2016 年里约奥运会表现的评价为例:
在日本更大的门户网站雅虎日本(Yahoo! JAPAN)的留言中,一名网友这样写道,“教练太棒了,整个队伍很有霸气。我们看到了一场精彩的比赛,谢谢了!向中国表示祝贺!”。
另一名网友表示,“郎平教练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值得信赖非常优秀的人,作为一名运动员,她塑造了一个时代,作为一名教练,也一定进行了很多学习。祝贺你们夺冠!”。
还有一名网友说,“郎平教练和整个队伍都非常棒,深受感动!”。
另外还有网友称,“这是奥运会三大球中夺冠的唯一一支亚洲队,而且是女子项目,真不错”。
中日网友关于中国女排的互动:
对于日本网友的这些积极评论,中国网友也进行了互动。有网友称,“本次里约奥运会日本和中国普遍友好和谐,泳池中,赛场上,相互祝福,相互尊重,共同拼搏,为亚洲的荣誉和进步而战”。
以上内容参考:***-日本网友热议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
管他们怎么评价,反正有中国女排在,他就老老实实的当老二吧,
记得去年亚锦赛日本败给泰国,日本球迷非常愤怒和失望,说日本居然败给泰国,意思就是说,败给中国可以原谅,但败给泰国就不行。因为是日本先败的,日本球迷很生气,但第二天中国队也败给泰国时,日本球迷心里顺畅了许多,不说日本女排不行了,而是说泰国进步快。
反正,日本女排想要全方位的压制中国,是不可能的。
在如今的世界排坛之中,不少女排强队的主攻确实并不高大,比如意大利女排的塞拉身高1.84米、巴西女排的加比1.80米,而中国女排的大主攻朱婷高达1.98米,小主攻张常宁也达到了1.95米的不俗高度......
那么,在不少欧美女排强队的主攻并不追求高达的情况之下,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郎平指导的精明之举、过人之处!具体来讲的话,则和以下三方面有关了:
一是从战术体系上而言,现在国际流行的模式是“两个主攻小个子与自由人共同承担六轮一传”,即主攻身体素质好且能打调整攻!然后两个大个子副攻追求拦网好、熟悉快攻前后、轮到后排则上自由人!二传也以小个子为主,为了保持场上灵活性,高度方面吃点亏也并无大碍,最主要的是接应必须是大个子球员,非常能蹦能跳,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且前后排都能进攻!所以,这种战术体系非常考验球员的身体基础天赋,对于中国女排来讲,如果依葫芦画瓢去模仿,既增加了选材难度,又不一定收到更胜一筹的实际效果!
二是中国女排的阵容搭配特点是追求两个主攻是大个子,其中小主攻(跟在接应后面的轮次)接六轮一传,大主攻和接应各接三轮一传,接应是偏小个子,接三轮一传,即等同于中国女排在场上也就是“只”多了一个大个子球员而已。即便有速度慢的影响存在,就如同郎平指导自己坦言:“关键在于传给主攻的球偏高,其实平拉开还是可以练出深度来!”也就是说,只要中国女排的移动、下手身体素质能够过得去,在对方球队高大接应在前排时,通过平拉开战术,同时多打背传自己接应的战术,就能利用对方球队主攻是小个子的“缺陷”!
三是女排比赛从比赛规则和打法要求来看,球员高度本身就是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主攻高大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球队的实力顶峰可以达到什么层次!只要球队可以解决串联方面的舞台,就能避免或消除高大化带来的所谓速度问题!而现在这支中国女排里面有丁霞、龚翔宇在进攻和防守方面的粘合作用,朱婷和张常宁这两位主攻的身高不仅不是缺陷,反而成为了一种对位优势!
总的来看,中国女排也并不是无止境地让球员高大化,综合参考球员的动作灵活程度和战术的搭配合理程度,现在郎平指导所坚持的主攻高大化策略,肯定是最适合中国女排选材和训练的更佳模式!
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女排经过2013年的磨合期之后,从2014年开始,就从没有丢过一块世界大赛的奖牌(其中包含里约奥运会金牌和两届女排世界杯金牌),结果足以说明了一切!
所以说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比如日本,她们平均身高只有176.5公分,在郎导等老女排之前,她们号称东洋魔女,打遍天下鲜有对手,那时候世界排坛格局不同,日本人重防守,惯用战术打忘返屡试不爽,打的欧美无可奈何。日本人特点能粘、能抗、顽强,全体球员技术水平均衡,这是她们常胜不衰的硬道理,但1981年我们在日本击败她们获得世界杯冠军后,世界排坛局势小悄然发生着变化,就是欧洲人采取高举高打,美国人高快结合,我们基本和美国同步。
日本176.5、荷兰187、美国186.8、塞尔维亚186.6、意大利184.7、巴西180、俄罗斯185、中国187.2;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没染指过三大赛冠军,巴西三连胜奥运会,美国也没染指奥运会金牌,我们三大赛大满贯之师,总之各有各的特点,时代、对手各方面变化都有不确定因素,身高不是争论这个问题的全部。
曾记何时黑色黄金古巴队风糜金球,所有球队无不顶孔膜拜,平均身高也是184。著名的球员路易斯176身高扣高3米30,那个时代这事多了,跟现在没有可比性。现在巴西的加比176,同样很厉害,还有意大利的塞拉。这些也是个案,总体来讲还是向高大化发展的。因为你不管是那个位置也需要拦网,太低了跟不上现在的速度和节奏,之前老录像不妨看一下,比现在慢多了。
郎导执教过世界各种类型的队伍,从球员跨越到教练,从中国到欧美,她观世界排球如掌上观纹。意大利、美国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打法,郎导是门清的。郎导始初回国执教是恒大,带三杆洋枪来的。那时候郎导就有了欧美的高+日本的快+中国特色传统,这是多元素打法,把它们揉在一起,形成了目前我们的高大上+小快灵的技战术,这是大方向。具体一点是主攻、副必须190以上,接应185以上,其他点没有硬要求。我们现在起两个主攻二号位、四号位平拉开,三号位高拦高打,接应有五轮一传全场飞的能力,要求全体球员攻守平衡。
郎导用高大球员没有定死,有特殊表现的也纳入,比如胡一刀、郑一剑两名副攻都低于190,同样打国家队,配合是硬道理。再一个,我们平均身高提升了,老女排郎导184是顶高了,再找高的有吗?有也去打篮球了。现在有好的人力资源为啥不用。当然了,矮个有好的,但不是主流。她们的存在体现在个人能力和队伍需要,没别的。所以我们没必要效仿,因为中国女排这个框架很合理,有必要看她们吗?
如果说中国队有哪个位置能够达到世界级水平?我想一个是朱婷、张常宁搭档的主攻线,另一个是由颜妮、袁心玥共同撑起的副攻。 这些身材高大的主攻、副攻却从没有给我们笨拙的感觉, 像原意大利女排的接应迪乌夫身高虽然达2米,但她几乎跳不起来,后排防守更是粗糙不堪。反观朱婷、张常宁,甚至是袁心玥,都是高大而灵活且弹跳不俗,这就是这些球员的优秀所在。
1.高大化只是基本条件,技术全面才是关键。 日本女排历来以一传稳定、防守顽强著称,可以说出色的地面功夫和防守反击速度,一直是日本队对抗世界强队的法宝。但纵观中田久美带领下的这支日本女排,球员的身高大都在1米75左右,按说她们的保障功夫应该比高大化的中国队更强,但2019年世界杯在中国队的发球冲击下,日本队的一传接近崩溃,张常宁更是来了一波8连发直接得分。 由此可见,身材矮也并不一定保障突出,身材高大也并非漏洞百出。 朱婷惊艳的地面防守曾被誉为“1米98的自由人”,打沙排出身的张常宁一传、后排技术更是十分全面,身高2米的副攻袁心玥也曾顶起对手的大力重扣。身高条件只是基础,技术过硬才是关键。
2.突出的身高优势,让中国女排构建强拦网。 纵观世界各队,网口优势突出的有意大利、塞尔维亚、中国3支球队。巴西、美国的拦网也非常强,但她们迫于身高劣势还是以撑起为主,意大利的拦网手型最为规范、最标准,而中塞两队则完全是身高突出。朱婷与颜妮的双人拦网应该是中国队的最强拦网组合,而朱婷、袁心玥应该是世界女子排坛拦网的之一高度。包括其他攻手像张常宁、王媛媛、杨涵玉等都有1米95以上的身高。如此“高人”林立的高拦网,几乎是亚洲各支球队的恶梦。在对阵意大利、美国、巴西、塞尔维亚这样的强队时,中国女排的网口优势也丝毫不落下风。 反观,如果都选择国内1米85左右的主攻,中国女排的网口也就形同虚设了。
3.欧美球员弹跳更为出色,主攻搭档也偏矮。 意大利的主攻手波塞蒂身高仅有1米79、另一名主攻塞拉也才1米81,但两个人的弹跳极为出色。2018年世锦赛身高差近20公分的波塞蒂竟直接拦死了朱婷!而巴西女排的主攻加比身高也仅有1米76,桑巴军团的弹跳能力让她也可以屡屡穿越中国队的高拦网。球员的身体素质是有差别的,球队的打法也有所不同。像意大利、土耳其等欧洲球队都是主攻以保障为主,强力进攻都在接应位置。中国女排的弹跳不是更好的, 但如果失去了身高优势,对抗这些“弹力橡胶”就会十分吃力。
抛开主攻不说,像胡铭媛、郑益昕两位1米87的副攻,由于身高上的劣势在国际比赛中拦网一直短板。同样的道理,中国队的主攻在拦网上主要是面对欧洲球队高大化的接应,如果身高偏矮的话, 那就是几乎像选择在二传头上超手扣球一样,毫无压力。
1.1米85左右的主攻在国内联赛中都难打出来。 随着球员身高高度的增加,像吴晗这样身高偏矮的主攻在国内联赛都很难打出来。当年,杨昊能够在加莫娃的高拦网下频频穿越,就是因为“黄金一代”一传稳定的前提下,冯坤平拉开的速度非常快,杨昊靠拉开速度下手得分。像现在的主攻能够打出杨昊那种平拉开速度的也很少。再有,发球攻击性的增加,特别是埃格努超过100公里以上的大力跳发,使得一传很难到位打平拉开, 1米80左右的国内主攻去面对意大利、塞尔维亚打定点强攻的话,那完全没有优势可言。 因此,中国女排的主攻位置必然是高大化的发展趋势。
2.7仙女首发阵容目前已非常稳定、流畅。 中国女排的攻手大多都超过1米90,仅有二传、接应两个位置相对较矮,但是这样高大化的阵容在2019年世界杯上,表现极其完美。一传、防守、串联等环节在郎平的指导和训练下,流畅度非常高。这也说明了,高大化也可以实现攻守平衡、实现提速。中国女排拥有朱婷、张常宁、李盈莹、袁心玥、龚翔宇、颜妮这些高大化的优秀球员真是非常难得的。
一支女排队伍需要怎样的主攻选手并不是依靠身高来决定的,个人能力水平如何和是否适合队伍需求才是最主要判断依据,中国女排主力主攻普遍身高突出也并非是郎 *** 其道而行之,接下来让我为你详细解答。
在越来越高大化的世界女排之中,有着不错身高的队员当然会更占据优势,在任何攻手之中都会是这样,主攻选手最主要的任务是进攻,其次为拦网,这两项高身高都能带来很大帮助,在进攻方面可以提高扣球点,拦网也能增强网前高度,但光有身高个人能力不行那也远远不够,同样的身高水平有高有低这就是个人能力导致的,在世界各支女排队伍之中更看重的是队员个人能力水平和队员的打法风格,只有适合队伍的能给队伍带来帮助的选手才更有机会,毫无疑问朱婷和张常宁是目前中国女排最强的主攻阵线也是最适合中国女排的主攻手,郎平指导选人并非是反其道而行之。
我认为与各个国家女排打法风格有着最主要关系,当然也不乏出现身高不高但有突出才能的选手出现。
郎平指导正是如今带领中国女排走向伟大的领军人物,自从2013年接手中国女排以来给女排带来了巨大的改革,接手之一年就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调整,在选拔人才上做出了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却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的选择没有错,郎平指导具有一双慧眼,让更多有才能有前途的队员拥有了更多的机会,也因为这一双慧眼让中国女排如今可以重回世界巅峰,收获荣誉逐渐走向伟大,中国女排的整体实力变得这么强大跟郎平的选人眼光独到又精明和指导水平高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郎平指导为国家女排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女排变得越来越强大的主要功勋。
世界上各支女排队伍的主攻手身高有高有低是与个人能力、打法风格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中国女排主攻手例如朱婷和张常宁具有身高优势也更多的是因为她们个人能力突出,符合中国女排打法体系,能发挥更大又有效的作用,并不是郎平在选人上反其道而行之哦。
185左右的全面型主攻组合+190以上的强力接应,确实是当今世界女排的潮流趋势。但是中国女排没有强力接应,我们只有全面强力主攻,有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打什么样的牌,再正常不过了。
中国女排“郎家军”是当今世界女子排坛平均身高更高的,特别是场上6大主力的平均身高,除去自由人也接近了188CM的高度,两个主力的主攻手朱婷和张常宁在国际排联官网的公布数据中身高分别为198CM和195CM,放眼世界,诸多强队中并无类似的高大主攻组合。
以朱婷和张常宁的搭配为例,二人的一传技术没有明显漏洞,进攻和拦网的高度也因为身高臂长而不至于吃亏,最主要的是目前接应位置的打法和人员配置还是有缺陷的,龚翔宇和曾春蕾身高均在186左右,二号位的进攻不具备硬吃对手拦网的能力,只能通过加入一传体系,打一些战术球,通过速度和副攻的掩护增加成功率,接应偏保障为主,主攻就要承担攻防两端更多的进攻,没有身高的话突破更加吃力。
反观国外的情况,和中国女排正好相反,塞尔维亚的博斯科维奇、俄罗斯的冈察洛娃、巴西的坦达拉、意大利的艾格努都是各队头号得分点,有这样的强力接应做保证,主攻自然就要将专注力放在保障上,特别是小主攻的位置上,多数都是配置了身高180多的队员。中国女排的缺乏身体素质出众的强力接应,主攻必须高大化而且还要有攻防全面的能力。
在中国,很多在联赛表现出色的队员,因为身高不到190,被广大球迷直接给pass了,认为190是一个坎,低于这个高度,是进不了国家队的,其实这真的不一定。中国女排的五大主攻里,朱婷198,张常宁195,李莹盈192,而刘晓彤和刘晏含都只有188。而其他强队呢?
塞尔维亚:布莎,187,米哈伊洛维奇190,米伦科维奇185
意大利:塞拉184,彼得里尼190,卢西亚波塞蒂178
美国:拉尔森188,希尔193,罗宾逊188,
巴西:加比176,娜塔丽亚183,德鲁西拉182,费加雷179,
荷兰:格鲁图斯180,布伊吉斯191,普拉克188
综合起来看,主攻平均身高更高的,还是中国。但另一个边攻手呢?
龚翔宇186,艾格努193,博斯科维奇193,洛维193,墨菲188,坦达拉184已经是巴西边攻手里更高的了,可以看到,在右翼这一块,中国女排的高度是落后于其他队伍的。
为什么中国女排反其道而行之,没有把高度更高的边攻手放到右翼?首先之一点,朱婷,张常宁,李莹盈,刘晏含,刘晓彤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四号位的进攻能力远强于二号位的进攻能力,换位打,实力大打折扣。
第二,主攻隔网相对的对面的定点拦网是对方的接应,和二传手。四号位的进攻,是中国女排最依赖的强攻点,对方的接应的定点拦网高度可观,我们的进攻高度就要求更高,才能更好的突破对方的拦网,而对方的进攻高度,也会受到我们边拦网高度的限制。同理,接应面对的是对方的主攻,拦网高度并不高。这也解释了龚翔宇为什么没有可观的身高,却有不错的拦网成绩。
主攻作为欧美强队的保障核心,要求地面能力突出,而进攻高度突出地面能力又不错的主攻,实在很少,像朱婷,金软景这样百年一遇的主攻真的少之又少,退而求其次,选择地面能力突出,进攻相对均衡的主攻,把强力攻击点放在右翼,是欧美队伍的大势选择。
其实真的不怪郎平,也可以说是郎平的运气非常好。
一,老女排,郎平的身高1.84米,就是主攻了。袁伟民主教练为什么不找更高的?1.应该和大家想的一样,长得高的,又有运动天赋的,没有今天多。营养跟不上啊!2.大家可能还是有疑问,全国那么多人,不能找不到吧?您还真说对了,有是有的,被女篮各地方队和国家队挑走了。姚明老妈更早,身高更高!袁教练心里也苦,只有从训练中提高队伍的竞技水平!
二,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条件提高,女篮女排的身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这也让郎平跟上欧美强国 高大化的潮流提供了成熟条件。 即便这样,朱婷进体校时,身高够了,河南女篮嫌她过于瘦弱,“ 我们不要豆芽菜 ”!感谢河南女篮不收之恩,
近几年,中国体育实力越来越强,已经成为了体育界头号大国,因此中国也诞生了众多体育界名人,比如乒乓球张继科、女排朱婷、篮球周琦等,可见中国的实力已经名列前茅,如此强的国家,培养青年人才也成为了一部分,而我们中国恰恰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得足够好,但也有一部分球员,因为国内竞争压力大,而选择了去它国效力,最后无奈改了中国国籍,加入日本国籍或者加入他国国籍,难道加入其他国家国籍,就一定会成为冠军争夺者吗?2米06女排天才少女就加入了日本国籍,并在日本被冷落回国。
因为这些年女排的实力一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那些中国女排的球迷都知道,中国女排的姑娘可谓是个个都很挺拔俊俏,比如说身高达到2米的袁心玥,1米98的朱婷,还有身高1米93的惠若琪等等,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和世界大赛上也是接连夺冠,而且中国女排教练郎平在培养大个子上也颇有心得。
张穋意身高是2.06米,这对于排球来说是非常合适的身高。她的身高超过了前俄罗斯排名明星kamova的2.04米,成为世界女排的之一高,很多人也都非常羡慕她的身高,都以为她最终会入选中国女排国家队,然而让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却以国内竞争压力太大的原因加入了日本国籍,还把中国人给的姓氏给改了,取日本名字为张心穆意。
本以为加入其它国家的国籍就会成为头号球员,没想到的是,由于反应迟缓,张穋意来到日本,与日本队的快速打法不同步。她以前被真正的国家队冷落,加入日本国籍之后也被日本国家队排除在大名单之外,在日本生活过得十分吃力,由于代表日本征战奥运会的梦想遥遥无期,再加上缺少高水平的比赛磨砺,她曾经的天赋正在一点点蒸发,于是她又不想继续在日本发展了,想要重新改回中国国籍,但是能轻易的改回来吗?
对于为什么想要回到国家,她也称因为在外国做什么都不方便,连语言也都有障碍,在外面没有收入,也没有保障,而回国能够有国家补贴和保障,选国籍是我的错误,我想要回到中国发展,看到她说的这些话的确很令人感动。
如今,受挫后的张谬意又不想继续在日本发展了,不过她本人也再次表示:自己从未把自己当成日本人看,自己会选择去日本发展,更多的是自己心中的那份热爱,她渴望自己可以在体坛有所建树,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总有意想不到的事,希望她以后能够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不过想要再次改回中国国籍,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对于她加入日本国被冷落导致没钱花,如今想回国发展有何看法呢?
大家都知道打女排的那些女运动员们,她们的身高都是非常高的,而且身高比较高的话在很多运动方面都是有优势的,比如说打篮球,同时在打排球的时候身高高的话也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国家的女排成员身高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日本女排的成员她们的身高却不怎么高,由于身高问题也是让她们在赛场上处于一个劣势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日本的女排也是想了各种的办法去处理,同时也是不断的用其他的 *** 弥补自己身高这个缺点。
用技术弥补身高
因为日本女排成员的身高不太高,所以在赛场上她们大部分只能使用自己的技术来弥补自己身高方面的劣势,在赛场上可以看出日本的女排的技术是非常过硬的,而且还可以和中国的女排对抗一下,大家都知道中国女排是非常厉害的,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拿了多次的冠军,很少有女排能够与中国女排进行对抗的,而日本女排最开始就是凭借自己的技术和中国女排进行对抗,她们的技术功底,还有她们的战术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最后也是身高的劣势,以及我们中国队员的坚持和优秀,最终还是打输了比赛,同时面对这种情况大家都感到非常的震惊,毕竟身高是本身的一个劣势,但是日本女排的技术还可以。
充分发挥身高上的优点
个子比较高在打排球的时候更有优势,但是并不是说小个子就毫无优点,在打排球的时候个子比较小的话也是有自身的优点,比如说会比较快,灵活,这些都是小个子的优点,所以说这种身高上的劣势并不是非常的严重,日本女排可以选择用快速且灵活的这种风格去打排球,日本的排球教练也正是发挥这个特点的,日本女排没有个子特别高的队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不断地加强防守,然后选择快速的这种作战方式来弥补身高的缺陷,然后就让日本的女孩有了自己的战术。
可以发现目前世界各国的运动员都是不断的朝着身高比较高的这种方式去进行选拔,其实这也是一种劣势,如果对于运动员的要求统一化了,那么作战问题上以及一些战术就会慢慢的统一,没有一些新颖性和创造性。
女排教练郎平有没有逝世郎平没有逝世,还活的好好的。郎平出...
世界羽联2023年赛程表2023羽毛球比赛赛程如下:20...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乒乓球世界冠军女结婚孙颖莎的丈夫揭秘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14世界杯冠军的赔率2014年德国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世界杯足球赛2022,2022年世界杯中国足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