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副攻回归美国队(中国女排副攻回归美国队了吗)

2023-04-04 11:52:12 体育新闻 sbotpo

袁心玥打美国队,大爆发 *** 怒吼!她和朱婷的比赛气质真的很好

6月21日,中国女排国家队3:0横扫了美国女排,中国女排的绝对主力七仙女之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世界女排联赛上合体:

昨天的比赛中,自由人王梦洁防守的状态全面回归,有了朱婷、张常宁、龚翔宇3个人的协助,中国女排的一传4人机制再次曝光,7仙女和2019年世界杯时候一样,天下无敌。

一次是被美国队副攻阿金拉德沃扣球击中眼睛,当时眼睛就红肿了,还是坚持,朱婷真的很棒。

球迷纷纷说道:

朱婷说,袁心玥的怒吼,这可比打我脸上那个球威力大多了

朱婷的降龙十八掌,张常宁的金刚掌,李盈莹的太极八卦掌,袁心玥的狮吼功,龚翔宇的凌波微步,加上丁霞的乾坤大挪移和铁头功试问天下何人能解呢,七仙女就是好看。

小苹果,喜欢你袁大老虎,吼出了精气神、吼出了士气、吼出了你的威武与霸气

主力比替补强上3倍,这群姑娘们太棒了,朱婷的表情很靓丽,那是被认可的痛苦,月月的分贝太高了,不过相信他们都习惯了。

我认为:

全力备战7月23日奥运会,朱婷手腕痊愈,脸上要受伤愈合、消肿啊。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中国女排副攻回归美国队(中国女排副攻回归美国队了吗)

女排功勋周晓兰,官至副司长后,为何仅任职8个月就辞职移民美国

中国女排已经不仅是一个 体育 项目,更代表一种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们为此身体力行地践行,并传承着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比赛成绩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女排姑娘们依然将女排精神彰显的淋漓尽致。

早在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以7战全胜的成绩夺得了世界杯赛的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首次夺冠。

自此之后,一直到1986年,中国女排一路披荆斩棘,拿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的之一个“五连冠”。

当时的周晓兰可以说是中国 历史 上拦网能力最强的运动员,不仅如此,她也是后来将女排从低谷中拯救出来的贵人。

因为就是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将郎平请回国内担任女排的总教练,如果说郎平是成就女排的超级英雄,那她就是一个幕后英雄。

年轻的周晓兰是女排队伍中最漂亮的姑娘,她曾与金鸡奖更佳女主角龚雪一起登上《大众电影》的封面;她是女排队伍中最成功的运动员,38岁便出任中国国家 体育 运动委员会球类副司长;她也是女排队伍中最有个性的女子,39岁毅然辞去职务,为爱远赴美国,定居异国他乡。

这样一位有个性的传奇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能让她在事业高峰期,放弃名利远赴他国?

周晓兰,1957年在江苏南京出生,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60年代,周晓兰的父母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西北地区振兴工业。于是,年仅三岁的周晓兰便被送到了上海的外婆家,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她在外婆家也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在周晓兰9岁那年,父母担心她因无人管教而荒废学业,便将周晓兰带到身边照顾。从此,周晓兰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逐渐成长,而严格的教育也养成了她坚毅的品格。

周晓兰在父母的身边度过了几年快乐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这种快乐的日子只过了4年。

1970年,上山下乡运动也波及到了周晓兰一家,周晓兰的父母被下放到了山西古交县的一个小乡村里,在这里,13岁的周晓兰开始了她艰难的生活。

乡村里的生活和城市里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里道路崎岖、房屋简陋、缺吃少穿,甚至连喝水,都需要去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周晓兰哪里干过挑水的活,于是她在之一次挑水的时候就摔了一跤。当时水洒了,手也磨破了,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哭着回家,而是默默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灰,扭头又重新去挑水。

这时的周晓兰虽然身高已经长到了一米七多,但却改变不了她骨子里只有13岁的事实,因此她的力气也不大,挑着两桶水回家的时候,难免会摇摇晃晃地,而且她还是走在崎岖的路上,路不稳,桶乱晃,这些都让一个小女孩前行艰难,但她始终咬紧牙关,从不抱怨。

即使生活艰辛,周晓兰的父母也从未放弃她的教育。

当时的学校离周晓兰家有将近20里路,每一天,周晓兰都要翻过一座座山,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步行20里才能到学校。

有时遇到风雨天气,山路上满是泥泞,她便一走一滑,在大雨滂沱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学校走去。

一年四季,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她总是一个人顶着烈阳、顶着风雪走在上学的路上。

在农村的艰辛岁月不仅使周晓兰的体魄愈发强壮,也磨练了她坚韧的性格。在农村生活的那几年,周晓兰还遇到了一件让她至今想起来还背后冒汗的险事。

这年冬天,天黑的很早,周晓兰放学时天已经有些黑了,就在这时,她在一个人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狼。

眼看再爬过一个山坡就要到村口了,在这四下无人的地方遇到狼,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但是周晓兰没有坐以待毙,她凭着对地形的熟悉钻进了一个山洞里。

她弓着身子躲在洞里,手里捏着一块石头,大气都不敢出一下,瞪着眼睛看着外边,生怕野狼发现她的踪迹。

她就这样在山洞里站了很久,此时外边已经黑透了,忽然,她听到外边有脚步声,便大着胆子探出了身子往外看。路过的这个人是同村的大爷,一看到熟人,她顿时放下心来,咬着牙跑回了家。

推开家门,周晓兰便看到母亲在院子里急得直打转,这时她终于忍不住眼泪,扑进母亲怀里放声大哭。

看到她平安回家家,母亲终于放下心来,母亲俩就这样站在院子里哭了很久。这也是周晓兰记忆中自己流眼泪最多的一次。

周晓兰进入体坛时已经16岁了,这在当时的体坛新人中,可以说很大龄了。 体育 训练一般要从小就打好根基,再经过十几年的练习才有机会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那么此时已经16岁的周晓兰还能成为一名职业的运动员吗?

周晓兰成为运动员的机会出现得十分偶然。1973年,周晓兰在好友的怂恿下参加了太原市举办的运动会,当时的周晓兰个子整整高出了同龄人一头,站在一群女孩中非常出众,一下就吸引了当时太原市体校篮球队的教练。

但是,因为当时的篮球运动十分风靡,篮球队已经没有空余位置,周晓兰为了留下,只好来到了当时没有几个人的排球队。

周晓兰本来是抱着先留下来练习,然后再回到篮球队的心态进行训练的,可当周晓兰拿起排球的那一刻起,她就爱上了这项运动,便再也没有想过换队的事。

16岁的周晓兰在一众队员中算是年龄比较大的,在枯燥且艰苦的训练中,很多女孩因为难以忍受训练的艰辛,而经常被累的大哭,但周晓兰却从不觉得辛苦,反而对排球运动更加感兴趣。

一提到排球,她就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与斗志,这些训练与她在农村里经历的辛苦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经过了严格而又艰苦的训练,周晓兰的实力不断增强,逐渐从体校中脱颖而出,入选了山西省的女排队,周晓兰高兴极了,她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国家女排的队员。

很幸运,又一个离国家女排运动员更近一步的机会出现了。1977年,首届青年排球世锦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

国家队的教练来到各省市排球队,希望能从中挑选优秀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此次比赛。青年世锦赛有一个硬性规定就是:所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年龄不能超过20岁。

因此,当时不满20岁,身高182厘米的周晓兰引起了国家青年排球队教练的注意。经过层层选拔,周晓兰顺利进入了国家青年队,这意味着她将代表国家远赴巴西出征青年排球世锦赛。

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青年队不负众望,夺下了世锦赛的亚军。周晓兰作为球队中的副攻手,表现亮眼,在比赛中彰显出了强大的实力,于是,这次比赛成为了她进入国家队的一个跳板。

很快,国家队女排教练便邀请周晓兰参加集训,国家队教练?集训?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她离加入国家队只有一步之遥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周晓兰完全不敢相信,和教练再三确认后。她高兴地抱着教练又蹦又笑,大喊着:“我以后是国家队员了!”之后她一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期待着早日进入国家队。

1977年,20岁的周晓兰正式进入国家队开始集训。从开始接触排球到进入国家队,她只用了4年的时间,这样迅猛的上升速度,在当时其实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很快,周晓兰就凭借着自己出色的球技、敏锐的判断力、强健的身体素质成为了国家队的正式队员。

刚一进队,周晓兰便成为了主力队员,她在比赛中冷静、睿智、果断,在训练中从不嫌苦,成为当时队友们极其佩服的人,当时队友给她取了一个外号“拼命三郎”。

周晓兰在国家队是副攻手,也就是站在前排负责跳起来拦网的位置,站在这个位置的人除了个子要高,弹跳力要好,还需要敏捷的身手和敏锐的判断力,而这些恰好是周晓兰的优势。

在赛场上,周晓兰的双眼像一匹狼一样盯着排球,缜密的防守让对手毫无可乘之机。

当时的女排国家队实力非常强,其中“铁榔头”郎平、“天安门城墙”周晓兰、“独臂将军”陈招娣等十二个女将,更是在排球战场上所向披靡。

1979年,中国女排首次冲出亚洲,获得了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的冠军,在这场比赛中周晓兰获得了个人“更佳表现奖”,自此,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开始了连胜。

当时的日本队号称亚洲最强队,而中国女排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就是从战胜日本队开始的,这一次胜利对中国女排来说是突破性的,也是 历史 性的。

1981年11月,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办,日本女排作为东道主,一进场便气势汹汹,仿佛对这次比赛的冠军势在必得,但是,中国女排的强势突围打破了他们的妄想。

中国女排在此次比赛中沉着冷静、平稳发挥,在一次次的胜利中走到了决赛。甚至在对上日本队的时候,她们没有惧怕更没有退缩。

这次决赛战况非常激烈,最后一场比赛时,双方比分一直很胶着,最后时刻中国队甚至以14:15落后,眼看就要输掉比赛,周晓兰并没有慌张,而是冷静分析场上的情况,最后成功连续拦网,为主攻手郎平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机会。

女排姑娘们凭借着默契的配合,最终以17:15的比分打败了日本队,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这是中国女排 历史 上之一个世界冠军。

这次比赛的胜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运动热潮,学生们都自发走上街头大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在比赛场上发挥出色的郎平和周晓兰也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

之后,女排又连续获得了1982年的亚洲运动会女排金牌,1983年世界超级女排赛冠军,1984年第23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女排金牌。

“五连冠”的战绩,让中国女排走上了最辉煌的时刻,但是对周晓兰来说,这个“五连冠”的获得历程充满了波折。

1982年世界杯夺冠后,那时的周晓兰还沉浸在获得冠军的喜悦中,可也正是在此时,处在巅峰期的她患上了阑尾炎,进行手术后不久,又因为肠胃炎而不得不住院修养。

时间对运动员来说是宝贵的,病痛的折磨让周晓兰连续三个月没有进行训练。

这次生病使周晓兰元气大伤,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重新回到队伍训练之后,她一时难以适应,逐渐找不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

感觉到自己目前的状态和巅峰时期相比相差甚远,看着年轻一代的队员逐渐成长起来,周晓兰陷入了深深的沮丧。

在教练和队员的鼓励下,也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周晓兰重新从边缘队员打进了主力队伍,和队员一起参加了1982年9月的亚运会,并帮助队伍夺得了冠军。

亚运会之后,25岁的周晓兰由于身体原因退出了主力队伍,成为了一名替补队员。

这一次周晓兰没有沮丧,也没有抱怨,她深知自己目前的状态不如年轻人,主动退位让贤是为了大局,也是为了激励年轻一代。

1984年第十三届奥运会开始了,替补席上的周晓兰看着队友们在场上奔跑、呐喊、拼搏,再难以抑制自己想要和她们并肩作战的想法。

她在场边助威,观察形势,为队友出谋划策。最终,女排姑娘们取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胜利的喜悦冲击着周晓兰的心脏,她多想再一次站在赛场上,她多想用自己的双手去赢得冠军,但她深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捧着奖杯无比的动容,霎时间眼泪夺眶而出。

队友们也都了解她的不舍,女排姑娘们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夺冠后,女排姑娘们成为中国在世界展现形象的代表,女排精神也成为了时代精神。

周晓兰凭借着斐然的战绩和美丽的面容,和当时最红的演员龚雪登上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大众电影》的封面。

之后的女排队员们也都获得了许多荣誉,这也为她们以后走上仕途奠定了基础。

1985年,28岁的周晓兰收获了幸福的爱情,并与前国家男子排球队队员,时任 *** 八一队教练的侯晓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不久,周晓兰也到了退役的时候,但周晓兰没有放弃学习,她进入上海 体育 大学学习管理学,这为她之后坦荡的仕途提供了很大助力。

1988年,大学毕业的周晓兰很快便进入了国家体委,继续从事她所热爱的排球相关工作。

周晓兰凭借着自己多年打排球的经验及在学校学习的管理经验,一上任便对国家队的排球管理体制展开了改革。

她不仅改进了训练模式、激励措施,还积极引进资金促进排球运动市场化,她的这些改革受到了 体育 总局的支持,并激励了队员们的训练热情。很快,她的这些改革被推行到其他 体育 项目中。

她热爱排球、热爱运动也热爱她的事业。1994年,37岁周晓兰因为出众的能力,被破格提拔成了球类司的副司长,她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这使周晓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并下定决心要为排球事业奋斗终生。

正当她想在自己的事业上发光发热的时候,女排却陷入了低谷期。

女排的老队员们逐渐退役,新队员不仅在实力上远远比不上当时全盛时期的老队员们,连精气神都差了一大截。

这样一支队伍怎么可能取得佳绩呢?就这样,之后的几次比赛中,女排的成绩不断下滑,很长一段时间连决赛都进不去,国家女排似乎在失去了周晓兰等老一代女排健将后,昔日“五连冠”的荣光也已不复存在了。

当时女排承受着观众的不理解,也承受着 体育 总局给予的压力,对于曾经的老队员,周晓兰也很无奈。

她看着女排一直上不去的成绩,既痛心又着急,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老队友郎平回国担任教练。

作为昔日的队友,周晓兰对郎平的实力心知肚明,面对目前的困境,邀请郎平担任总教练,是提高女排成绩更好的办法。

但是,当时郎平是美国女排的教练,美国给予郎平的待遇是自己无法超越的,因此,她没有把握能邀请到郎平。

不过好在曾经的同队情谊还在,接到周晓兰的邀请后,一直惦记着祖国排球事业的郎平丝毫没有犹豫,当场便答应了周晓兰的邀请。

为了回国任教,郎平与美国队解约,由于合同还未到期,她还要赔偿给美国队很大一笔违约金,周晓兰承诺这笔钱由 体育 局支付。

但女排成绩的下滑,也给了周晓兰极大的压力,上级找了她不止一次谈话。

不久,在郎平回国后,周晓兰便递交了辞呈,她在副司长的职位上仅仅呆了八个月。她帮助郎平回到了国家队,自己却无法与她并肩作战,这成为了周晓兰一生的遗憾。

而郎平也没有辜负周晓兰的期望,带领着中国女排一次次夺得冠军,中国女排又一次迎来了辉煌时刻,但此时的周晓兰已经远赴美国。

辞职后的周晓兰随丈夫旅居美国,远离了国内的喧嚣。

到了美国之后,多支球队都想邀请周晓兰担任教练,但她都拒绝了。

多年 体育 训练留给周晓兰的,是一身伤病,现在的她只想好好调养身体,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休闲时光。

半年后,周晓兰已经淡出了国内 体育 界,也远离了她为之奋斗半生的排球。

周晓兰一家人这时也获得了美国的永久居留权,于是,周晓兰便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美国继续她平淡的生活。

在全家定居美国之后,周晓兰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上了数据统计分析的工作。

很快,她便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成为了项目负责人,好像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远离了国内的人情世故和荣誉枷锁,过着自己向往的平凡生活。

如今的周晓兰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的两个女儿出落的亭亭玉立,她们继承了父母的运动基因,在排球运动上很有天分。

但周晓兰只允许孩子们练球,绝不允许她们代表美国人参加比赛。虽然周晓兰定居国外,但她依然对祖国保留着深沉的热爱,这应该是每一个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态。

去到美国的周晓兰没有赴女排队员们每年都要聚一次的约定。2004年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再次夺冠,***寻访老女排队员的踪迹,这一次,老女排们再一次聚齐了,唯独缺了当年的“天安门城墙”周晓兰。

2013年4月1日,老女排主力队员之一的陈招娣因病逝世,老女排队员们都来送她最后一程,最遗憾的是,周晓兰依然没有露面,她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女排队员们都没有她的消息,包括因她回国的郎平。

如今的周晓兰已经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定居美国的她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不过即便生活平淡幸福,她也一直难以放下自己心爱的排球,于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她总会去美国的福利机构教孩子们打球。

此时此刻,排球对她来说不再是事业,而是闲暇时的一个爱好。

许多人都说国家白培养了一个运动员,刚有成就便去了其他国家。但是,周晓兰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爱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排球事业。

如今的女排已经重新延续了当年的辉煌,她们不负众望,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从不畏惧,艰难的赢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比赛。

在郎平的悉心指导下,女排在2019年拿下了第十次冠军,并让女排精神再次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周晓兰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少年时不惧磨难艰难成长,青年时为了热爱拼尽全力,中年时为了事业兢兢业业,老年后回归家庭享受天伦。

她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迷失,并时刻保持清醒,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勇敢和魄力值得我们敬佩。

曾不辞而别奔赴他国,被郎平直接除名,如今在美国当教练,她是谁呢?

返回曾不辞而别奔赴他国,被郎平直接除名,如今在美国当教练,这个人就是曾经的女排副攻王怡。关于王怡的故事,很多人都知之甚少。

王怡,1973年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体育运动员,她曾是上海女排和中国女排的主力副攻球员,身高1米89,因为身体条件出众,12岁就被选入上海青年队,并帮助上海女排获得了1997年,首届女排联赛的冠军。因为在俱乐部表现出色,17岁那年她被,当时国家队主教练胡进看中征召入队,并随队征战了世界杯和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比赛。

1995年的时候,郎平接受邀请从美国归国接手低谷中的中国女排,当时她和赖亚文是郎平手下的主力副攻组合,96年他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拿到了亚军。

1996年年底女排临时解散,队员们回地方队参加联赛、八运会等比赛,郎平也回美国探亲。临走之前,郎平就告诫队员:半年以后调你们回来,首先要征求地方队教练意见,国家队队员在地方队各方面都要有好的表现,表现不好坚决不要。

结果,半年之后上海女排就反应王怡回去之后有特殊化表现,对自己不够严格。结果1997年6月女排再次集训的时候,郎平并没有征召王怡。又过了半年多,就是1998年年初了,郎平和陈忠和一起去上海找王怡谈话。据说那次谈了很久,王怡也诚恳地认识了自己的问题,所以郎平就决定让王怡回队里。当时王怡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她正在大学读书要考试,所以不能按时回来需要请假推迟一阵,郎平也表示理解同意。

其实,1998年对于郎平和她的中国女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有11月的世锦赛和12月的亚运会两场大战要打。但是春节刚过就有坏消息传来,赖亚文患上了黄疸肝炎住院隔离,更糟糕的是医生说赖亚文即使出院半年之内都不建议做剧烈运动,一年之内别训练。

4月份女排公布了新名单,正在住院的赖亚文依然在列,王怡也在这份名单中。但是在4月底,赖亚文出院之后才知道,王怡失信了,出国留学去了并没有归队。

因为这个原因,赖亚文执意要回到球队,而在11月的世锦赛上,郎平也带上了赖亚文。那一年的世锦赛,中国女排最终还是闯入了最终的决赛,只不过决赛中不敌如日中天的古巴队。

1998年王怡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贝尔蒙特市的NotreDamedeNamur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现在据说她成为美国PSU大学女排的志愿助理教练。

郎平曾力排众议把她从替补换为副攻,成名后远赴美国,她是谁呢?

电影《中国女排》上映,女排精神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记忆和情感,令无数人潸然泪下。人们也未曾想过导演能把体育类的电影拍得如此生动,影片感情丰富浓烈,欲扬先抑,比赛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女排球员们夜以继日的艰苦训练和爱国精神也让人为之震撼,那个年代没有科学的训练系统辅助,教练只能对她们严苛要求。运动员们在青春年华时离开父母,每日挥洒汗水艰苦训练,过早地透支了她们的身体。

这部电影以"铁榔头"郎平为主人公,并向观众澄清她退役去美国当教练的原因。郎平从美国回来后,重新担任中国排球教练一职。中国女排夺冠的运动员都是郎平亲手带出来的,还有一位郎平亲选的极具天赋的运动员叫做王怡,但这名运动员却不珍惜宝贵的训练机会,甚至私自离开了球队。

一、郎平从美回国

郎平退役后选择去美国当教练,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愤懑,甚至说她是“叛国贼”。

1、“铁榔头”强势回归

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的女排比赛上,郎平带领美国队打败了中国女排,中国人就更加不满了。郎平退役后,中国女排再也没有拿到过冠军,可见郎平是不可多得的一位天才排球运动员。

但郎平因多年严格训练机体长时间运动早已提前透支了身体,明明才二十几岁的年纪身体却像六十岁的老人。更何况当时中国医疗并不发达,郎平想要向体委会申请医疗补助却被拒绝,但这个时候美国向郎平抛出了橄榄枝,并承诺会给她一笔医疗费用,找更好的医生帮助她恢复机体。郎平去美国任教期间,仍旧记挂中国女排。在她身体好转后,郎平受邀重新担任中国女排教练。

2、天才运动员王怡

郎平见到了排球队的队员后,亲自挑选了一位排球运动员,并让她直接担任排球队副攻。这名运动员叫王怡,出生于上海。

王怡的父亲是篮球教练,母亲曾经是上海女排的教练。有着如此优良的基因,所以王怡在很小时身高就超出同龄人一大截,父母也很注重培养王怡的体能训练,让她从小接触各项体运动,王怡对排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怡优秀的体格和身高使她在12岁时被选进了上海青年队,接受业余排球训练。17岁时她凭借优秀的排球运球技巧和灵活的反应速度进入国家队。王怡在入队训练时,被郎平一眼相中,认为她是个不可多得的运动天才。郎平不顾众人反对便让王怡直接从替补变成球队副攻。

队里训练多年的运动员。对郎平的做法很不满意,王怡不过是一个新人,怎能担此大任?但郎平是一名具有丰富排球经验的优秀教练,所以在选拔球员和培育球员的时候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她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

王怡进入国家队后参加了几场比赛,比赛中表现非常出众,人们惊讶于她精彩的技术和迅捷的速度,原本不服气郎平这个决定的运动员也都噤声了。

但王怡年轻气盛,加上自身条件优越,难免心高气傲,经常和队友发生争执,不配合别的球员,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训练。王怡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比赛需要团队协作,个人代表不了团体。每每王怡不配合训练,郎平便会纠正她劝导她,刚开始王怡还会虚心改正,后来她变得有些不耐烦,偶尔还会和郎平争执。

二、一意孤行,远赴美国

王怡家境良好,自小倍受宠爱,从来没有受过委屈的王怡无法忍受教练的指责,王怡的态度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1、成为“除名”之一人

王怡与郎平之间的嫌隙越来越深,经常因为一些小事爆发争吵,郎平便让王怡回去好好反省,但王怡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直接申请离开国家队。

郎平事后亲自出面劝说王怡归队,她非常爱惜这名将才,如果王怡能够好好训练,一定能成为中国夺冠的利器。王怡在郎平劝说之下答应重新归队,但向郎平隐瞒了要去美国念书的事情。

进入国家队后的第4年,王怡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作为主力副攻为中国女排夺得银牌立下战功。归队之后,郎平便想磨一磨王怡的脾气,开始把她当透明人。王怡刚开始非常气愤,多次与郎平协商无果,她开始懈怠训练,但再也不与郎平争吵。

98年奥运会时,王怡偷偷办理了签证,远赴美国念书,在国家和球队都需要她的时候,王怡选择了离开。郎平得知消息后,内心非常难过,甚至记者采访时王怡在镜头前失声痛哭。郎平和中国失去了这样一位天才球员,中国国家队最终决定将她除名,王怡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之一位被除名的运动员。

2、谦虚使人进步

原本王怡应当是女排新一代崛起的希望,带领中国女排夺冠指日可待,但她竟在国家最需要她的时候不辞而别,枉费了国家对她的期许。王怡不负责的行为也导致她最终承受相应后果。

王怡远赴美国念书后,在两次全美大学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在学业上也取得了成就。王怡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别人的意见,也不愿意虚心听取,这样的人注定无法留在成功的舞台,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只能与奥运会金牌失之交臂。

保持谦虚的人往往能够邂逅成功,而骄傲的人只能品尝自己自负酿成的后果。我们也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在风光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问题所在,从而改正自身短板,养成良好习性。

谦虚是成功者的秘诀,更是成功者的美好品质。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存有一颗低调谦逊的心,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长,获得成功。

中国女排与美国队比赛实况

在昨天晚上进行的201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北仑站第3轮角逐中,中国女排以3比1力克美国女排,以3战全胜获得冠军,4局的比分是25比20、25比19、15比25和25比23。

当前世界排名之一的美国女排是北仑站实力最强的对手,在2014年世锦赛决赛中击败过中国女排,也被视为里约奥运会3大夺冠热门之一。此前的两轮角逐,中美两队均取得两连胜,昨晚的较量不仅是北仑站冠军之争,更被看作奥运会决赛的预演。对此,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坦言不会在排兵布阵上有所保留,因为还没有到为了奥运会保留战术的时候,她更需要通过高水平的对决验证队伍。

中国女排昨晚的首发阵容是主攻朱婷、张常宁,副攻袁心玥、徐云丽,接应龚翔宇,二传丁霞以及自由人林莉。今年才入选国家队的小将龚翔宇被委以重任,这是她之一次在大奖赛期间进入首发阵容。接下来,中国女排还将参加中国***站以及中国香港站的角逐,对手包括里约奥运会东道主巴西女排、奥运会上同处“死亡之组”的塞尔维亚、荷兰女排以及再战美国女排。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