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男生的身高优势,男排球网的高度也比较高,男排球网的高度是2.43米,女排的球网高度要比男排的球网高度低一些,女排的球网高度是2.24米。
排球比赛不仅有男女之分,还有青年与成年之分,青少年的球网高度要比成人低一些,青少年男排的球网高度是2.24到2.35米之间,青少年女排的球网高度是2.10到2.24米之间。
扩展资料
球网为黑色,长9.50米;宽1米,网眼直径10厘米。球网上沿的全长缝有5厘米宽的双层白帆布带。带子的两端留有小孔,用绳索穿过小孔系在网柱上使网上沿拉紧。用一根柔韧的钢丝穿过帆布带,拉紧网上沿固定在网柱上。球网下沿用绳索穿起并拉紧,固定在网柱上。
标志带两条宽5厘米、长1米的白色带子为标志带,分别系在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标志带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
平均1米75身高的日本队在亚锦赛上夺得了冠军,她们胜在了防守,因为她们的救球是非常关键的,正是由于日本女排这种救球的准确度,让防守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也是获得冠军的关键。
日本征战这次亚锦赛的队员,基本上都是在前段时间世青赛上夺冠的队员,可以说这支队伍能够在亚锦赛中战胜韩国,泰国最终获得冠军就是防守好。
日本队在比赛的时候,不管对手扣球的力量有多大,线路有多么的刁钻,日本队都能够很好的去防守住,都能够去拖起来,寻找更加的时机打进对方的场内获得胜利。
虽然日本女排的平均身高只有1.75米,但是她们比较灵活,而且移动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位置上的,卡位非常准确,经常做出一些高难度的进球,而且日本对在打防守反击的时候给对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相比的话,我们的身材是比较高大,但是我们防守太薄弱了,光靠进攻是远远不够的,没有防守的球队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必须要学会防守,由防守转换为进攻,这样才能够成为世界王者。
正是由于日本女排的身材矮小,也奠定了她们在网前没有优势,唯一能做的就是防守。
日本竟是秉承了防守这一利器,玩命的练防守,日本女排的防守能力在世界排坛是处于前列的。
这次亚锦赛中日本就是以防守取胜,日本坚持防守,也坚持进攻,以防守打反击。
因为日本女排根本没有身高超过190的高个子球员,所以当然就看不到了,像中国女排身高超过190的遍地都是,日本女排队长岩坂名奈身高187,就已经是日本人的“巨人”了。
日本女排联赛找不到身高190的高个子本土球员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介绍日本联赛,超过180的只有三十多人,大部分日本本土球员身高都在180以下。
里约奥运会时,日本女排平均身高176,身高180以上只有4人,身高更高只有186!
日本选拔球员跟我们不一样
我们是只要发现高个子球员,就圈进体校重点培养,加上中国人口多,好苗子也多,但日本人不一样,日本人是按照兴趣选拔,即便有高个子,人家并不想从事 体育 、或者想打篮球,日本人也不会强迫她非要打排球。
如此一来,就只能从喜欢排球的球员里选拔,选择面太窄。
日本排球特点决定
日本排球的特点就是下三路打法,小快灵,这是身材决定的,如果真的都是超过190的球员,可能日本人又不会打球了,看了昨天的比赛,我觉得日本人要击败意大利,只缺少一个朱婷,但是假如真有了朱婷,反而又会破坏了日本排球体系。
所以说,日本女排没有高个子球员,一方面是因为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也是日本排球的特点决定的。不过有失有得,大家都喜欢大长腿,日本女排普遍身高170以上,腿也长,倒是找对象好找了。
日本女排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是打的“小快灵”,虽然个子普遍不高,甚至还有不到1.7米的球员,但也曾经也因为球风彪悍而被称为东洋魔女!
不过,世界排坛在近十多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越来越倾向于“男子化”的打球方式,就让很多国家在选材上对身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然而日本女排仍旧还是一如既往打“小快灵”,球员之中也是基本看不到1.9米以上的大个子,比如近些年来日本女排最有名的球员木村纱织也只有1.85米! 并不是日本女排不想让球员高大化,也并不是日本女排的选材机制有问题,相反,日本的国内联赛风风火火,相当地有条不紊,但看到中国女排慢慢高大化以后,其实也是羡慕不已!之所以仍旧难以看不到1.9米以上的大个子球员,就和以下两点原因有关了:
1、日本国内真的难以找到1.9米以上的年轻球员!毕竟日本从古代开始就非常地矮小,能够达到1.6米的话,都算是“彪形大汉”了!虽然近几十年搞了很多营养改善计划,平均身高确实提升了10cm之多,但基因毕竟是有限制性的,再往上增高就非常困难了!
2、日本排坛在“小快灵”的打法上略显固执,毕竟这套打法让日本女排风光过一把,一是不愿轻易改变,二是现在日本频繁举办或买断女排大赛,也不想改变打法之后成绩陡降,只能守着“小快灵”慢慢求突破了......
木村纱织退役之后,日本女排更加矮小了,进攻核心球员甚至不到1.85米!看来,日本女排也是“缸中无米”啊!
日本女排曾经是世界排坛的一支劲旅。她们强大到什么程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6次夺得世界大赛的冠军。这六次冠军分别是1964年和1976年奥运会冠军。1962年、1967年和1974年世锦赛冠军,1977年世界杯冠军。日本女排也就有了个响亮的外号“东洋魔女”。
日本队6次世界冠军,在世界女排能排到第四,仅落后前苏联、中国队和古巴队,那也是不错的成绩。这么好的成绩,日本队一度是中国队学习的榜样。
不过中国女排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别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之一个“五连冠”的球队。也就从那时开始,中国女排成为了世界排坛的一支劲旅。虽然偶有低谷,但也一直可以排在之一阵线。反观日本女排,自从中国女排崛起后,就没有取得好成绩,感觉生活在中国女排强大力量的阴影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女排又夺得5次世界大赛的冠军,成就了“十冠王”。日本女排了?她们仅在1984年和2012年获得奥运会季军,1981年世界杯亚军,2010年世锦赛季军。哪怕在亚洲,因中国女排的存在,日本女排也是一冠难求。从此以后,日本女排再难重现以前的辉煌。
中田久美出生于1965年,了解日本女排六冠王时期的 历史 。她作为球员带领日本女排获得过1983年亚洲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铜牌。作为球员她没随队获得三大赛的冠军,但是骨子里有冠军梦,有着“东洋魔女”的傲气。后来她担任了日本女排的主教练,就经常喊着要夺冠。她还沉浸在日本女排辉煌的 历史 里。可事与愿违,日本女排在她的带领下,从来没有获得好成绩,只有看到她泪洒赛场边的场景。
日本女排优点:
看了不少日本女排的比赛,她们的技战术还是很不错的,进攻的思路清晰,手段多样,尤其是防守非常好,非常的顽强。可以这样说,日本女排是当今防守最顽强的球队,把防守做到了极致。不过防守再好,进攻不得力,还是难以取得胜利。
日本女排缺点:
日本女排现在更大的缺点,就是球员个子不高,进攻很容易被拦住,进攻不下球,缺乏一锤定音的球员,遇到高个子球队就非常吃亏。
就以2019年女排世界杯为例,中国女排3-0轻轻松松横扫了日本女排,把日本女排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在世界杯 历史 上,中国女排与日本队交锋11次,取得了9胜2负占据绝对上风,两次告负分别是1977年和1999年。
郎导带领的这支中国女排七仙女身高 :朱婷1米98,张常宁1米95,袁心玥2米01,颜妮1米92,龚翔宇1米86,丁霞1米80,王梦洁1米72, 平均身高1米89。如果去掉自由人,平均身高是1米92。
中田久美带领的日本女排主力身高 :主攻古贺纱理那1米80,石井优希1米80;副攻岩坂名奈1米87,荒木绘里香1米86,接应新锅理沙1米73;二传佐藤美弥1米75,自由人14号小幡真子1米64, 平均身高1米77。去掉自由人,平均身高1米80。
这样算起来, 中国女排的主力平均身高比日本女排主力的高了12厘米。
个子高这么多有什么好处?当然好处大了。排球是高个子的运动,当然是越高越好。
举个例子 。
朱婷的扣球高度是3.3米,日本副攻荒木绘里香的拦网高度是2.98米。如果两人都跳出了绝对值,那么朱婷高了32厘米。朱婷扣的球荒木绘里香就很难防住。中国女排进攻球员普遍比日本队高了十多厘米,那么日本队的前排防守就难以起到效果,只能靠后排协防。同时她们的拦网得分率就会很低,中国女排的队员个子高,完全可以超手进攻。
再看日本主攻手,身高1米80的古贺纱理那,她的扣球高度是3米05。中国女排的袁心玥拦网高度是3米18。只要袁心玥卡住了位,拦住古贺纱理那的球是分分钟的事。日本队员的扣球高度都不高,而我们前排几个队员拦网高度都很高。中国队员的网口优势太明显,很容易拦住日本队员的球。
从攻防两方面比较,中国女排都占据了优势。日本女排再怎么加强防守,都不是中国女排的对手。两队主要的差别就是身高。当然两队的整体气势,技战术也是有差别的。郎导的执教能力也是中田久美比不了的。
那么,既然日本队输在了身高,为什么她们不招一些高个子队员呢?如果大家个子相差不大,打起比赛来日本队也不会那么吃亏。考虑到欧美强队队员也是个子高大,日本队如果能把平均身高提起来,再加上她们的技术,肯定会有竞争力。相信这一点日本排协和教练组也知道。
日本女排为什么没有招1米9以上的高个子球员?这有两点原因。
之一、日本人普遍个子不高。
这就如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道理。由于人种问题,日本人的个子普遍不高,日本女人更是如此,要不然怎么叫小日本了。看看日本女子乒乓球队员,好多1米6以下的。日本想找1米9以上的高个子女孩子太难。就算有这么高的女孩子,她们也不见得喜欢打排球,更别说适合打排球了。这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符合。
日本想尽了各种办法去提高整个国民的身高,几十年来有点效果。据统计,日本通过营养改善等 *** ,从1950年到2010年,通过60年的努力,平均身高已经提高了12厘米,但是要想再往上涨就难了。尤其是1米9以上的人群非常的少。
因此日本女排要想找出一波身高1米9以上的女孩子,再把她们培养成排球明星是非常难的。
第二、日本队多年养成的排球风格,不适合高个子队员。
日本在六七十年代,国民的个子还不高,女排队员的平均身高自然也不高。要想战胜欧美强队,日本女排唯有从技术上下功夫。
日本女排的特点就是讲究“下三路打法,小快灵”。上世纪60年代初大松博文创造和应用了勾手飘球、前臂垫球和“滚翻防守”技术,打破了苏联称霸排坛的局面。日本女排是“高快结合、积极防守”打法的代表。她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防守很顽强,其防守水平高于世界上的一些强队。因此她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获得了六次世界大赛的冠军。哪怕是现在,她们的防守水平也是排名前列的。
不过防守再好,没有进攻还是难以取得好成绩。就像在绝对实力面前,所谓的防守都是起不了作用的。后来日本女排很难打赢中国队就是更好的证明。
还是以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3-0横扫日本女排那场比赛为例。
中国女排对阵日本女排的得分统计:
扣球得分:中国女排48:32日本女排
拦网得分:中国女排14:2日本女排
发球得分:中国女排8:1日本女排
自失送分:中国女排9:5日本女排
中国女排扣球得分多了16分,拦网得分多了12分。日本女排拦网仅得了2分,形同虚设。发球多了7分,是张常宁的发球把日本队彻底发懵了。从这个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女排在身高上的优势几乎是碾压式的。
日本女排要是有一波高个子队员,肯定会有好处。不过日本人保守的一面出来了。日本女排不想改变以前赖以成名的法宝。她们既然以“小灵快”扬名,就不太想改变她们这方面的优势。同时要改变,不能只改变某一个人,而是改变整体。如果仅有一两名身高超过1米9以上的队员,又难以实现“高举高打”,整个阵型就会乱,高不成低不就。
日本女排曾在1990年世界杯赛之后,启用过一些高大队员,在原有的战术基础上,有了部分后排立体进攻战术,但威力还不够理想。这球队就是这样,失败了就不想再改,又回到了原来的风格。高个子队员就很难融入到这样的战术里,就导致日本队没有选拔高个子队员进来。
总结:
日本女排成绩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个子不高是她们成绩不好的一大因素。之所以没有选拔高个子球员,是因为国内高个子的女孩少,适合打排球的高个子运动员更是少之又少。
日本女排有点守旧,不想改变以前赖以成功的战术。一两个高个子球员又难以融入到球队,全部改成高个子队员,一来难以找到这么多高个子球员,同时技战术也要有很大的改变。这是日本教练员不愿意做,或者没有能力做的事情。
各种原因加在一起,就导致日本一直招的球员个子不高,技战术也没有怎么变。
要不,咋叫他们是小日本儿呢!
参加世锦赛的日本女排平均身高1.76米,中国是1.86米。在大型化上,中国女排和欧美强队处于同一高度,而日本女排却整整矮了10公分。
日本和中国都位于东亚,属于黄种人中的蒙古人种,天生就比大多数白种人和黑种人矮小。
既然人种相同,日本人为啥又比咱中国人矮小呢?
从咱中国这方面来看:一、咱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有差异,北方人比南方人普遍就高一些,而新疆 *** 尔等民族已经属于高大的白种人了;二、咱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三、咱人口数量大,高个儿相对更多,国家队选才的余地自然就更大。
日本方面呢,则跟咱们相反:他们乃狭小而封闭的岛国,人种单一,没有我们这样各民族大融合的机会,也没有我们这么多的人口基数。好不容易出了极个别高个儿的,可选择了别的竞技项目,或者灵活性协调性很差,没有什么天赋,根本不适合打排球。
二战以后,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十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曾大力倡导全国青少年饮用牛奶。据说这一举措使得日本国民的平均身高有了明显提升。
尽管如此,日本女排仍然无法像中国一样,跟上世界女排大型化的步伐。
身高上的巨大劣势使得日本在网口明显吃亏——进攻时击球过网点较低容易被拦,而防守时又因为封网高度不足而被打超手。
身高上的劣势主要是由人种因素造成的,这是日本女排的无奈。
为了弥补身材矮小造成的进攻端的巨大差距,日本女排只好在防守端做到极致。日本女排的教练肯先给她们洗脑,从小就灌输给她们一种信念——你打不死我,无论力量多大的重扣我都能防起!
这种洗脑是有作用的,日本女排的顽强作风在她们的防守端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大比分落后,即使根本没有胜机,她们始终斗志高昂,决不放弃。
常有这样的场面:通过多回合被动防守,终于艰难拿下一分,日本女孩在场上胡蝶穿花一般,击掌欢庆,笑容灿烂之极,你以为她们胜利在望,可一看比分却正好相反!
日本女排凭借其坚韧的防守,偶尔也能创造奇迹。一些比她们攻击力强大得多的欧美球队,有时真的无法打死她们,而自身防守技术粗糙的弱点反倒被抓住,最终被日本女排顽强地逆转。
但是,奇迹毕竟不常发生。如今,女子排球男性化乃大趋势,顶级攻手们个个威猛,空网或超手而扣不死的情况少之又少,日本女排防守再好也无法弥补因身高不足造成的伤害!
明知在世界女子排坛身材矮小难有出头之时,日本姑娘仍一如既往地钟爱排球运动,难能可贵!
让我们抛开民族仇恨,给矮小的日本姑娘送上我们热情鼓励的掌声!
(从左至右:中国女排、日本女排、世界女排各队平均身高)
日本女排身高普遍不高,这和日本队战术特点有很大关系,战术打法下三路,小快灵,个子高了反而难适应球队打法。她们的前队长美女木村纱织185,现队长岩坂名奈187,整个队伍没有190以上的大个子,当然就看不到了。
别说190,身高185以上站在日本女排算是“鹤立鸡群”了。记得中国有个女排队员叫王亚辰(日本名字:松本亚弥华),身高188,司职副攻,堂堂正正中国人,留美后选择入籍日本,代表日本出战,还誓言打败中国,去年曾入选日本国家队,身高太高,不适应球队战术,发挥不佳,被中田久美弃用。在日本女排,身高太高,真心用处不大。
还记得号称世界之一美女的哈萨克斯坦萨宾娜,身高182,腿长120,她崇拜日本女排,曾到日本排球联赛打球,结果身高太高,球打的不怎么样,被日本演艺界相中,直接进军 娱乐 圈,以致于如今排球技术渣渣,连国家队都进不了。
在日本,身高太高的难以适应下三路小快灵的打法,世锦赛上,很多声音说,日本队少了个朱婷,否则有望拿冠军。朱婷真去了,真不一定行,当然了,不是朱婷能力不行,而是日本打法难以让朱婷适应。
还有个原因,是日本队选才看兴趣,没有兴趣再高也不会入选,即便高个入选了,周围人都矮,教练也不会为一个人改变战术。有数落统计说日本联赛超过180的就30多人,身高的又有实力的选手太少了。
小日本趁着中国近代营养不良猛的穿高一大截,拉近了甚至略微超过了中国人平均身高。不过别忘了这已经是日畜血缘极限了。这几年日畜平均身高不增长反而在下降,就证明了这一点。相反,我们中国人已经走出最困难最穷苦的年代了,最近十多年新生代的平均身高高出以前老一辈很多,这就是后天营养跟上了,我们的身高极限远远高出日畜很多。以后这种差距会更大,习惯就好了,没办法。
日本女排整个联赛都没有一名超过190cm的本土球员,这个事情还真是挺有意思。
一是历届日本男排队员中都有超过200cm的球员,他们的女儿竟然同样超不过190cm,这和我们国家很多运动员的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差别非常大。 上一辈球员的优秀基因竟然没有遗传下去,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女排副攻大竹里步,她父亲大竹秀之身高208cm,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男排的当家副攻,而她却只有183cm。
二是整个日本女排的技战术体系,不论是地方队还是国家队,基本上都是以“小、快、灵”为基本风格的,几十年来,这种风格始终没有改变过。 因为没有高大型运动员,日本的青训体系缺乏高大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经验,速度相对较慢、技术相对粗糙的高个子运动员在日本很难融入到原有战术体系中,日本排坛就基本没有高个子球员的生存土壤。 即便冒出一两个高个子球员,也因为与日本女排战术体系格格不入而被早早淘汰了。即便有185cm以上的球员熬到了国家队,也因为地面技术不过关而成为流星,如大山加奈、栗园惠,像木村加之这样的队员,如果不是进攻出色,也会因为一传不过关而没有生存空间。
三是日本人的人种因素。 2019年日本有1.26亿人口,按理说这个人口基数已经不小,选拔14名身高超过180的队员并不困难,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日本国家队中,仍然有一半队员的身高在180cm以下。别说与人口众多的中国相比了,就是与隔海相望的韩国相比,都相差很远。韩国只有5200万人口,地域面积比日本还小,却有好几名超过190cm的队员,不得不说这与日本人种的顽固基因有很大关系。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有大量日本游客到北京 旅游 ,的确都很矮(目测男子也就160cm左右); 虽然近些年,日本青年的身高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特殊 体育 人才的选拔就困难很多。日本男排的平均身高还不如中国女排,男排选材还如此困难,更何况女排?
四是日本的青训体制与中国不同。 日本青少年社团活动非常多,中小学都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项集体 体育 项目,很多孩子选择打排球并不是他们适合这项运动,而是出于兴趣或者学校要求。这与我国体校到中小学选拔高个子球员参加训练完全不同。日本的青训是从爱好者中选拔高个子球员,而我国是对适合打排球的高个子青少年进行训练,然后选拔出能力出众者,因此, 日本好似群众基础很好,但是成材率不高;我国虽然打球的人少,但是成材率很高。身体条件好,技术水平出众的选手进入专业队,再优中选优,组成国家队。日本则只能从身体条件不佳的业余球员中挑选相对较高的选手,要想找到理想的队员就困难多了。
面对人才困境,日本也是很拼的,最明显的就是从我国四处挖人。 我所在的石家庄市体校,有不少身体条件出色的小孩,其中就有被日本看中的,用各种 *** 试图挖到走。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松本亚弥华(王亚辰)、张心穆意、小山修加(王娇)等,但是 “归化”日本的这些球员都没能扑腾出大的“水花”,水土不服、“南橘北枳”而已 。日本要想短期内解决女排队员的身体条件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了高个子队员,要想把他们练出成绩,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球迷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欣赏小豆子一般的日本女排满地翻滚的情景。
日本女排队员中,确实鲜有1米90以上的队员,这和她们的人种以及选拔培养 *** 有很大的关系。
从 历史 上来看,日本居于岛国,日本人种一直是比较矮的,就算近年来 *** 大力推持青少年加强营养,平均身高有所提升,但是要找出高个队员是很难的,身高1米85的木村纱织、1米86的荒木绘里香和1米87的岩坂明奈就是日本女排近年来的本土高个队员。
正因为日本女排的队员身高多半在1米70到1米80之间,多年来形成的培养体系和选拔机制也是按照这样的身高而制定的,说白了就是小快灵的打法,偶尔有身材高大的队员反倒很难适应日本女排的体系,换句话说,身材高大的球员很难进入日本女排。
当今的排球运动发展,身高已经是制约日本女排发展的瓶颈,为此,日本女排自身没有高大队员,就想通过归化外国运动员来提升球队的网口实力,尤其是归化中国的女子排球运动员成为日本女排的首选。在这个背景下,身高1米88的松本亚弥华得到日本女排的青睐,一度入选了日本女排,但作用并不大,而身高2米06的张心穆意加入日本国籍却没能得到国家队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高个队员无法融入日本女排的体系。
日本人的身高普遍不高,好不容易有一个高个运动员也会被篮球队选走,归化的外籍球员又因为无法适应日本女排的体系而得不到重用,日本女排很难有1米90以上的队员出现,这也是日本女排近年来成绩难以突破的原因之一。
女排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过去各队单一的技术风格,发展为复合型技术风格,中国时这方面更好的代表,中国既有适合欧美高举高打的技术,也有符合中国传统短平快的战术,更有打吊结合灵活多变的复合型特点。欧美的队伍经过一传后,二传就是把球推的高高的,然后像弹簧一样的主攻手势大力沉的向下一砸即完成战术,所谓变化也就是二传的速度快慢而已,所以欧美打法多见超手进攻,后排进攻等靠身体素质的打法。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快攻型队伍,靠的是一传的稳定和二传的网口横向快速平推,她们的球速度快,但并不需要扣球时超过拦网队员的手,所以日本队员不太需要大型化,对方队员拦网后易形成卧裹。中国的打法是结合亚洲灵活迅速的快攻和高举高打的欧美打法,战术上灵活多变,往往是对手刚适应了一种打法,没赢几分,忽然换上一波人,又云里雾里的不知所措的丢分了,欧美队员打球更多是依靠身体素质的硬指标比如弹跳,力量。亚洲球队更多依靠的是头脑灵活,要求是稳定和速度,所以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泰国虽然身高不高但仍然在世界女排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中国女排是目前仅有的一支世界型队伍,她平均身高世界之一,达到187.2,但是战术又灵活多变,高快结合,这才是中国女排致胜的法宝。
日本女排本身就没有超过1米90的选手,当然看不到像袁心玥那样的大高个儿了。这真的跟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较低有很大关系,属于先天性缺陷吧。
我们看一下日本女排所有人的身高明细,更高的是担任副攻的岩坂名奈,身高仅仅1米87,另外的三名副攻也都是1米77到1米82的样子,全队第二高的是1米83的接应堀川真理。
日本女排平均身高仅仅为175.56米,在刚刚结束的世锦赛六强里是最矮的,所以日本队确实吃了身高的大亏,强攻能力真的不行,但一传到位率极高,依靠不断变化的二传平拉开等战术避实就虚来进攻。
另外,日本队的下三路防守真的太好了,堪称世界顶级!在拦网毫无优势的情况下,我们每每见到这些日本姑娘奋力鱼跃就下埃格努、博斯科维奇、朱婷的大力重扣,也真的挺钦佩的。
只能说日本女排在自己的身高缺陷内,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打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先天的劣势。可是排球毕竟是高人的运动,这也就决定了日本队始终无法登上世界之巅。
排球场地为长方形,地面水平,长18米,宽9米。两边线外无障碍区至少5米宽,两端线外至少8米,上空无障碍区至少12.5米。地面为木制或合成物,浅色,场地内外颜色有区别。球场中间挂网,网下面划有中线,把球场划为两个区。中线两侧3米处画有两条平行线,称为进攻线。进攻线把每个场区分为前、后场区。发球区在端线右边,宽为3米。场上各线宽为5厘米。边、端线的宽度包括在球场面积内。 至于排球网:长9. 50米,宽1米,网孔10厘米见方,黑色。上沿缝有5厘米宽的双层白色帆布。球网挂在两侧的球网柱上,与中线垂直。 男子网高为2.43米,女子为2.24米。球网两侧与场地边线相垂直处挂有一条宽5厘米的白色标志带。在标志带外侧各树一根长1.80米、红白相间的标志杆。杆的顶端高出球网上沿80厘米。
这两场比赛我都有看完,我最多的感受就是,世锦赛在网口对日本队的限制比在vnl好太多了。vnl
的时候我们的拦网被疯狂借手,拦网又各种漏,完全没有发挥出传统限制日本队的网口实力。
但是在世锦赛上,我们的拦网进步很多了,直接拦死的就有11个,有效拦网也明显多了,对他们的
核心古贺纱理那以及副攻岛村春世限制的很好。
但是还有两点是真锅忽略的。
中国队对日本的后排防守好了很多,卡位比vnl准确,起球效果也
更好了,因此中国女排才能抓到更多反击。
二就是10号王云蕗。vnl打日本的时候,全场输出进攻的点最多就是李盈莹,李盈莹的对角真的完全
不下球。但是世锦赛的王云蕗明显涨球了,进攻很敢下手,打了很多好球,给中国增加了一个强攻
点,为李盈莹分担了很多。
一、某种角度来说,真锅其实说的没错,日本队就是永远被身高欺负。排球比赛里网口高度是很关键的,如果日本队员也个个185身高,那就没必要打快速平拉开了。日
本队现在扣球高度的上限,基本等于各队拦网的平均高度水平。意味着,他们不可能打出高压抄手
或半抄手重扣。
日本的战术体系只有一个,就是拼发接发,然后战术快攻。
发球好,如果对手的一传被冲垮,二传多数会被迫进行垫球传导,球到边攻手上之前,会自带旋
转,对攻手进攻手型影响极大,大幅降低进攻威力。
二、从而加强日本队后排防守的起球率和到位率。这时候,日本的这些光速二传就可以组织战术进攻,短平,长飞,快速平拉开。这类战术球节奏极
快,拦网是很难限制的。
接发也是同理,高质量一传能给二传提供更多的战术选择。
日本的这套战术,就是为了更大限度克服身高问题设定的。通过拼发接发,来提高进攻节奏,拉开
进攻宽度,缓解进攻高度问题。
但换一个角度来讲。身高劣势,基本可以被视为恒定短板。这个时候把输球归因于身高,其实是一
种无能狂怒而已。
中国女排3-0击败了日本女排,尤其是之一和第三局,都是打到加分,分别以28-26和
29-27拿下,特别是第三局在20-23落后的情况下逆转拿下了胜利。这支中国女排打出了女排精神,
团结就是胜利!
李盈莹这场比赛依然是球队最稳定的得分点,全场比赛拿到了19分,在关键时刻敢于下手,也能得
分。王云蕗毫无疑问是本场比赛的更大惊喜,之一局最后时刻先是扣球拿下1分帮助球队拿到局点,
随后拦网得分拿下本局。
三、全场比赛,王云蕗8扣2拦1发拿到了11分,还接了全队最多的28个一传,没有任何一次失误。
火线复出的龚翔宇,本场比赛10扣2拦2发拿到了14分,是中国女排得分第二多的球员。龚翔宇接了
15个一传,12次防守7次起球3失,防守起球率达到了33.33%。
本场比赛,中国女排的战术方面还是非常得当,没有一味追求打快,利用了我们的身高优势,全场
拦网11-2,主教练蔡斌icon也是经受住了本次世锦赛的之一次考试。在拿下日本女排之后,中国女
排以3个3-0拿到了3连胜,进入世锦赛8强的目标是越来越稳当了。
奥运会小组失败比这题目有趣多了,幸好现在已经无所谓了,
话说日本已经落到2流了吗,又个三比零,
当初对手的时候才好看,互相打满5局,满比分的对战,
太差就没意思了明明是输在基因上。基因决定身高,决定技术。借口从来不是失败的 主因。我不信是因为身高。主要还是技术不到位由人王梦洁王唯漪两个人的身高就拉了日本人20公分吧。中国男足这么多年输在技术上,也没说过呀。
女排教练郎平有没有逝世郎平没有逝世,还活的好好的。郎平出...
世界羽联2023年赛程表2023羽毛球比赛赛程如下:20...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乒乓球世界冠军女结婚孙颖莎的丈夫揭秘中...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14世界杯冠军的赔率2014年德国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世界杯足球赛2022,2022年世界杯中国足球比赛...